本文轉自:半島晨報
市場監管部門現場督導檢查
新長興市場更換737台防作弊秤
針對“鬼秤”、缺斤短兩等違法行為修訂的《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新《辦法》在我市落實得如何?3月24日,大連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沙河口區市場監管局,會同大連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大連計量檢驗檢測研究院、大連市農副產品市場協會工作人員,去部分市場督導檢查。
檢查
現場① 更換防作弊秤,每天專人檢查並建立台賬
當天上午9時許,在新長興市場,監管人員隨機對海鮮、肉製品攤位在用的計量秤具進行抽查。大連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大連計量檢驗檢測研究院的計量專家現場查看攤位在用秤具的強檢標識和鉛封情況,經檢測在用秤具計量準確。
新長興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姜波表示,新《辦法》施行後,該市場對業戶進行宣傳、培訓。為防止作弊和缺斤短兩違法行為,該市場目前已更換737台防作弊秤,每天有專人負責檢查並建立台賬,在服務台和主要出入口設公平秤為消費者複稱。“新規對主辦單位的責任更明確了。”沙河口區市場監管局北區所所長蘇光華表示,新規實施以來,沙河口區市場監管局立即落實,通過主辦單位廣播讓廣大業戶及市民及時知曉,並通過協會組織與業戶面對面、點對點宣講,加大巡查力度,對市場公平秤每日定檢,並做好登記,對百姓關注的掉包宰秤、缺斤短兩情況建立應急回應制度,第一時間知曉處理上報。
現場② 電子秤定期送檢,打造“誠信尺規”
上午10時許,位於西南路的三寰農貿市場人流如織。監管人員隨機選取了多家蔬菜、水果攤位,對在用計量秤具進行現場檢查,並叮囑經營者注意在用秤具的狀況,確保秤具的準確性。大連三寰綜合市場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劉鉑表示,該市場落實新《辦法》要求,所有電子秤等強檢器具必須100%備案,定期送檢,嚴禁作弊秤流入市場,公平秤設置、維護到位,讓消費者能夠隨時復稱,打造“誠信尺規”。
大連市農副產品市場協會目前有175家會員單位(市場),會長吳仕廣在督導現場表示,協會要求會員單位回應號召,落實新規,加強監管,管好自己的秤,做到公平交易,為繁榮大連市場,保障供應做出應有貢獻。
處罰
主辦者不制止計量違法行為最高罰十萬元
大連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舊規對近年來集貿市場內不法商家“缺斤短兩”“計量作弊”等計量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低,難以形成有效震懾。
新規進一步壓實了集貿市場主辦者主體責任、規範經營者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集市主辦者未建立集市計量管理制度的,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進行處理;對經營者應當使用計量器具進行測量而未使用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以及集市主辦者未按要求對計量器具登記造冊、備案、更新,以及未合理設置和妥善管理“公平秤”等計量器具的,罰款上限將由之前的一千元提高到一萬元;經營者利用具有作弊功能的計量器具構成欺詐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一賠三”的規定;集市主辦者發現經營者從事計量違法行為而不制止,或者包庇、縱容的,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萬元以下罰款。
新思路
建立違法失信經營者紅黃牌警示制度
新規還首次將誠信計量管理體系引入集貿市場監督管理措施,集市主辦者可發揮誠信計量作用,建立違法失信經營者紅黃牌警示制度,將經營者計量違法行為在集市中予以公示,對計量失准拒不整改或者計量失准仍強買強賣的經營者,按照合同約定和有關管理制度的規定追究違約責任直至清退出集市。
同時,鼓勵集市主辦者免費統一為經營者配置經強制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鼓勵集市主辦者對集市進行數位化升級改造,推廣使用通過智慧網聯功能實現防作弊效果的計量器具,通過集約化、數位化的管理模式,為市場監管部門探索實施智慧監管提供支撐,有效提升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的效能。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齊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