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重啟人生,57歲賣爆這款小眾產品,年銷超2000萬元
更新于:2025-03-25 23:57:22

2008年,40歲的胡德祥毅然決然地辭去體制內的工作,下海經商。

那是一個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年代,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生意機會,許多領域都等待著填補空白。胡德祥從湖北的小城市南下深圳,撿起他原來所學的專業,在一家外貿公司做起了工藝指導,教大家做掐絲琺瑯的各類產品,再出口到歐美。

國際市場瞬息萬變,只過了兩年,胡德祥就察覺到公司訂單量的下滑。他乾脆辭去了當時的工作,回到湖北武漢尋找創業的機會,“我已經42歲了,總不能一輩子打工吧”。

2010年,胡德祥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教人學習掐絲琺瑯,“那時候技術還很值錢,要學這門手藝,至少要1000元的課時費”。

但他很快就意識到僅靠出賣自己的勞動時間,這輩子都沒辦法賺到大錢。同時胡德祥發現同為手工製作的十字繡市場異常火熱,於是他瞄準了十字繡的客戶,專門針對這些群體,宣傳掐絲琺瑯。

胡德祥改變原來“收1000元教技術”的模式,開始走“買幾十元產品送技術教程”的路線。在短視頻還沒興起的那些年,他將掐絲琺瑯作品涉及的工藝技術刻成光碟,買產品就送光碟,將售賣時間的有限遊戲轉變成售賣產品的無限遊戲。

創業頭幾年,胡德祥沒賺到什麼錢,大家對掐絲琺瑯的接受度不高,但他從沒想過放棄。他花錢做掐絲琺瑯畫的開發和研究,面向十字繡市場進行精準推廣,時刻緊跟時代的步伐。在線下商超人潮洶湧的那些年,他將產品搬進大商場,又在疫情後,精準轉移到了線上。

今天,他已經在掐絲琺瑯行業翻滾了16年,年銷售超2000萬元。他見證著行業的興衰,也見證著不少曾經的客戶搖身一變成了競爭對手。最近,他看向了海外市場,希望能夠再一次帶著中國的傳統非遺產品去到更大的舞臺。

下海經商

職業選擇的偏好,往往反映了當下的時代背景。

胡德祥從體制內辭職的2008年,中國經濟快速起飛,體制內的安穩對有野心的胡德祥已然失去了吸引力,“我有手藝,大可以出去闖蕩一番事業”。

他離職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外貿公司做掐絲琺瑯的工藝指導。掐絲琺瑯是一種古老的金屬工藝技法,通過將金屬絲線(如銅、金、銀)彎曲成圖案輪廓,焊接固定在金屬胎體上,再在分割出的區域填充彩色琺瑯釉料,經高溫燒制、打磨拋光後形成絢麗作品。

琺瑯技術最早起源於古埃及和西亞,后經波斯、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並在明代達到巔峰,因景泰皇帝朱祁鈺酷愛此藝,宮廷作坊大量生產,並以“景泰藍”之名傳世。

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琺瑯技藝一度瀕危,政府還曾成立“北京琺瑯廠”,召集老藝人恢復傳統工藝。改革開放后,景泰藍通過廣交會等渠道進入歐美、日本市場,因其“東方奢侈品”的定位在海外備受青睞。

在體制內工作的業餘時間,做掐絲琺瑯畫是胡德祥唯一的愛好。在外貿業務飛速發展的那些年,很多外貿企業缺的正是他這種對技術極度瞭解的老師傅,可以減少新手的試錯損耗。

他抓住外貿公司的機會,月薪由體制內的幾千元漲到了外貿公司的幾萬元。但國際市場變得很快,只幹了兩年他就察覺到了公司訂單量的不斷減少。2010年,他乾脆辭職,回到武漢創業。

普通人創業的起點往往都是從工作室開始,胡德祥也是一樣。起步初期,他靠學費賺錢,花1000元可以在店裡跟著他學習掐絲琺瑯的製作。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這種模式的局限性,學徒制意味著靠出賣勞動時間賺錢,但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這種模式不可能大規模複製,而且當時掐絲琺瑯還比較小眾,學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而同時期,十字繡的市場卻十分火熱,把產品賣給消費者,消費者自己動手製作成品。胡德祥因此受到啟發,開始改變生意模式。既然掐絲琺瑯也要手工製作,那不如學習十字繡的售賣模式,賣材料包,再附贈學習教程,這樣賣出的產品數量沒有限制,潛在的消費群體也擴大了。

他把目標人群對準了原本消費十字繡的客戶,並且做了針對性的宣傳:第一,掐絲琺瑯畫比十字繡更漂亮,顏色更鮮豔;第二,十字繡動輒要繡幾個月,而掐絲琺瑯需要的時間週期短,幾天甚至幾小時就能做出成品;第三,掐絲琺瑯更具個人化,每個人做出的成品都不一樣。

當時,十字繡的生產商家大部分都在義烏,為了更好的宣傳效果,2013年胡德祥乾脆搬到了義烏。

打開市場

創業的前幾年,他一門心思都撲在產品研發上。

在掐絲琺瑯畫原本的優勢之上,他專門針對十字繡的用戶群體做了相對應的產品設計。比如市面上的十字繡往往以大尺寸為主,很多作品至少需要繡一兩年的時間,胡德祥就專注小型裝飾畫的市場,設計小款式的掐絲琺瑯畫,一兩天的時間就能完工。

在材料便捷性上他也做了不少改進。

最早用來裝裱的材料是密度板,遇水容易變形,保存時間不長,胡德祥嘗試著改為成本更高的鋁塑板。但鋁塑板過於厚重,裝裱過程和保持都不方便,後期他又改成了環保PVC材質,不僅自重輕,還保持了時尚簡約的特質。

還有用來粘絲的膠,早期需要注射器手動抽取膠水,操作繁瑣,後來他直接從國外進口專用的膠水,讓整個操作過程更簡單方便。後期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用來記錄工藝的光碟也被胡德祥慢慢換成了二維碼,“不僅是產品需要不斷創新,每個細節都需要替客戶考慮”。

但在義烏待了兩年後,他沒有獲得想像中的成績。他一度感到沮喪,同時重新審視了一下手工市場。

胡德祥發現,在義烏,如果一個產品的熱度上來了,那麼所有人都會開始做同款,接下來就是價格競爭,爆款來得快,去得也快。“當時十字繡的熱度已經慢慢退去,如果長期在義烏發展,掐絲琺瑯畫很可能會和十字繡面臨著同樣的結局。”胡德祥說。

更關鍵的是,雖然掐絲琺瑯和十字繡都是手工行業,但十字繡的客戶群體大部分是農村婦女,她們具有大量的閒暇時間,十字繡給她們提供了低成本的“消磨時間”方式,最後的成品還能放在家中做裝飾;而掐絲琺瑯工藝精美,以裝飾功能為主,和十字繡面向的人群應該是不同的。

想明白后的胡德祥從義烏離開,再次回到武漢。與第一次來到武漢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已經打磨好了產品,想清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線下到線上

2015年,胡德祥回到武漢,和各大商場合作,把掐絲琺瑯畫的材料包放在商場裡的手工店鋪銷售。

那是線下商場迅速發展的幾年,二三線城市商業綜合體數量激增,商場逐漸轉型成為“綜合體”,融合了購物、餐飲、娛樂等各種功能,體驗式消費成為吸引人流的核心因素,其中手作產品更是因其獨特性大受歡迎。

有了前面幾年在產品上的改善和設計,胡德祥也終於迎來了第一個小高峰,不少商場裡的手作店都找他拿貨,高峰時期他一年能夠賣出1000多萬元。

直到2020年,疫情暴發讓線下生意幾乎停滯,許多大客戶都慢慢停止進貨,胡德祥也只能減少人員,減少生產,同時把銷售管道從線下轉到線上,做出新的改變。

早在2016年,胡德祥就嘗試過在線上開店。但當時掐絲琺瑯在線上並不流行,甚至沒有一個單獨的類目。到了2020年,瞭解掐絲琺瑯的人越來越多,整個市場已經開始被更多人瞭解,在線上也有了單獨的一級類目。

“雖然線下生意停滯,但市場卻並沒有萎縮,只是換了一個銷售管道。大家都待在家裡,線下娛樂受限,消費者反而可以通過手工活動類比線下體驗,所以手工類的產品反而在線上爆發了。”胡德祥告訴我們。

創業中遇見困難的時候,往往也是創業公司進步最快的時候。由於經營不順利,創業者往往不能按照常規思路去做事情,反而會更多的去看市場目前的情況,思考效率、成本等等問題,同時做出新的改變。

在疫情的衝擊下,胡德祥被迫選擇改變,從線下全面轉移到線上,從B端大客戶轉為C端小訂單,同時圍繞著熱門IP進行產品開發。這些舉動不僅讓他的生意活了下來,還迎來了更多的增長。

2024年,胡德祥的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最近他剛剛做了哪吒系列的新產品,“把中國非遺文化和市場流行結合起來,才能觸達到更多人”。

今年他又將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場,希望能夠帶著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產品走到更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