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1987年,從江西畜牧水產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熊傳書踏入了工作崗位。
從開始工作的時候,熊傳書就對一種家鄉特有的雞格外關注。
這種雞在當時神深受老百姓的喜歡,但是因為生長速度和傳進國內的外國雞比起來相差甚遠,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已經不怎麼養了。
而且很多農戶在散養的狀態下基本上不會對它們本身有什麼保護,所以這些雞的血統也出現了摻雜的情況。
就這樣,到了90年代的時候,在農村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找不見他們的身影了,曾經家喻戶曉的雞徘徊在了滅絕的邊緣。
1999年的時候,熊傳書向上級提出了一些意見,想要將家鄉的雞保護下來。
很快這個提議就得到了主管部門的批准,於是熊傳書的保育工作就此開始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雞讓熊傳書如此掛心呢?
«—【·差點消失的雞·】—»
這種雞叫做瓦灰雞,生長在安義,它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五灰”,即長著灰毛、灰皮、灰腳、灰喙、灰冠。
它的羽毛呈青灰色,帶有淡淡的金屬光澤,皮膚為灰色,這在眾多雞種中較為罕見。
其腳爪同樣為灰色,纖細而有力,喙部也是灰色的,堅硬而鋒利,便於啄食各種食物。
除此之外,它的雞冠呈現出獨特的灰色,形狀優美,為其增添了幾分獨特的氣質。
除了“五灰”特徵外,瓦灰雞的體型相對較小,體態輕盈。
成年公雞體重一般在三四斤左右,母雞體重在兩三斤左右,它的頭部較小,眼睛明亮有神,頸部細長,身體緊湊,腿部肌肉發達。
總之整體外觀給人一種矯健、靈活的感覺,雛雞時期,瓦灰雞的絨毛為淺灰色,毛茸茸的十分可愛。
隨著生長,絨毛逐漸被羽毛所取代,展現出其獨特的 “五灰” 外貌。
瓦灰雞它生性活潑好動,善於奔跑和跳躍,在自然環境中,常常可以看到它們在山林間、草地裡歡快地穿梭,尋找著各種食物。
瓦灰雞的覓食能力很強,它們不僅以穀物、蔬菜等為食,還善於捕捉昆蟲、蚯蚓等小動物。
這種雜食性的飲食習慣,使得它們能夠獲取豐富的營養,從而生長得健康強壯。
瓦灰雞適應能力較強,無論是夏季和冬季的氣溫如何,只要不是太誇張,它們都能較好地適應。
在安義縣的山區,冬季氣溫較低,瓦灰雞能夠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抵禦寒冷的天氣。
同時,它們對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這得益於其長期在自然環境中生存所形成的免疫系統。
然而,由於瓦灰雞野性較強,在養殖過程中需要較大的活動空間,這也給規模化養殖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瓦灰雞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民國二十五年(1518 年)縣誌記載,在 0 年安義建縣以前,瓦灰雞在農村就已經有飼養。
這意味著,截至目前,瓦灰雞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
在漫長的歲月中,瓦灰雞與當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成為了安義縣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後來熊傳書真的保住了瓦灰雞的種質資源了嗎?
«—【·保育的努力·】—»
為了能找到可供保育的瓦灰雞,熊傳書和同事穿梭在安義縣的各個鄉村,開始挨家挨戶地走訪。
每到一戶人家,他們都耐心地向農戶詢問是否有瓦灰雞,並解釋收集瓦灰雞的重要意義。
就這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熊傳書和同事們終於從農戶家中收集到了200只瓦灰雞。
這200只瓦灰雞成為了基礎群,熊傳書和同事們就是靠著它們開啟了瓦灰雞的提純復壯之路。
於是他和同事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請教了許多業內專家,制定了詳細的選育方案。
在選育過程中,他們嚴格按照科學的標準,對瓦灰雞的外貌特徵、生長性能、繁殖性能等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記錄。
經過多年的精心選育,瓦灰雞的品種品質得到了顯著提高,然而,僅僅提高品種質量還不夠,還需要將瓦灰雞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它。
於是,熊傳書又投身到了瓦灰雞的推廣工作中,他進村入戶,為養殖戶們講科普、做宣傳、搞培訓。
他向養殖戶們介紹瓦灰雞的優點,如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市場前景廣闊等。
同時,他還親自示範,教授養殖戶們科學的養殖技術,從雞舍的搭建、飼料的配製到疾病的防治,每一個環節都耐心指導。
從新技術引進、試驗到示範,熊傳書總是親力親為,他親手試,親眼看,確保每一項技術都切實可行。
用領導同事的話說,他為安義縣乃至南昌市的家禽產業推廣與普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而在妻子眼中,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 “書生”,在家整天跟書本打交道,下鄉回來從頭到腳都是雞糞。
但熊傳書自己卻毫不在意,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讓瓦灰雞成為致富 “金雞”,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隨著瓦灰雞保護和推廣工作的不斷深入,瓦灰雞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養殖瓦灰雞實現了增收致富。
同時,瓦灰雞作為安義縣的特色農產品,通過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已經走出江西,走向全國市場。
其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逐步增加,為當地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經過熊傳書和眾多畜牧工作者 34 年的不懈努力,瓦灰雞終於迎來了屬於它的輝煌時刻。
它成功走出“深閨”,走入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成為了安義、乃至整個南昌的一張 “區域公用品牌”、一塊農字型大小金字招牌。
如今,在市場上,瓦灰雞憑藉其獨特的品質和口感,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青睞,其價格也相對較高,為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瓦灰雞這一曾經瀕臨滅絕的雞種,將繼續在中華大地上綻放光采,為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熊傳書的故事,也將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農業資源保護和農業產業發展的偉大事業中去。
參考:
江西農業農村《【老推故事】安義縣畜牧水產中心畜牧獸醫師熊傳書:8年堅守推廣安義瓦灰雞》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