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亞平
後寺河特大橋索塔施工現場。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供圖
4月15日,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簡稱鄭洛高速)後寺河特大橋最後一節塔柱澆築完成,主塔結構順利封頂,標誌著後寺河特大橋索塔施工完成,將轉入主樑施工階段。
鄭洛高速是國家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也是全省“雙百工程”和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點專案,位於鄭州市、洛陽市境內,全長99.013公里,概算總投資201.67億元。該專案由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後寺河特大橋上跨後寺河,是鄭洛高速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
其中由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的後寺河特大橋為獨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是國內跨徑最大的曲線梁獨塔斜拉橋,也是河南省內塔高最高、跨徑最大的獨塔斜拉橋。項目位於青龍山景區峽谷內,前接應天寨隧道出口,後接青龍山隧道入口。採用分幅設計,主跨佈置為2×193m獨塔雙索面斜拉橋,索塔採用超高“A”型索塔,左幅塔高為207.5m,右幅塔高為211m。基礎採用鑽孔灌注樁,索塔下佈置30根直徑為2.0m的嵌岩樁,樁長25m。單幅橋面全寬19.5m,梁高2.4m,橋隧相接處護欄向內漸變收窄。為保證主塔索塔順利封頂,項目團隊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多次召開現場專題會,及時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在支架搭設、範本安裝、鋼筋綁紮、預應力定位、預埋件安裝等環節嚴格落實圖紙及規範要求,遵循施工方案,為混凝土澆築創造了良好條件。
施工過程中,為破解後寺河特大橋主塔樁基面臨的地形條件複雜、施工作業面受限、地質岩層堅硬、成孔作業困難等施工難題,項目團隊高度重視,選用多台大型旋挖鑽設備同時連續不間斷作業,優化設計樁長,採用“成批成孔、適時成樁”方案,全面提升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最終提前9天完成施工節點目標。主塔承台為鄭洛高速單體最大承台,單個承台澆築混凝土方量達3011m³項目團隊合理調配資源、明確人員分工、晝夜不停加速施工,施工團隊優化設計方案,改良承台混凝土冷卻水管布設方式,積極引入“四新”技術,採用智慧迴圈冷卻系統,較好地控制了承台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提前1天完成節點目標。主塔索塔採用新型智慧液壓爬模系統,提高成品外觀品質,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人為誤差,確保橋塔建設的精準無誤。
後寺河特大橋作為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項目的重點難點工程,自施工以來,就備受上層客戶的高度關注。節點目標能否順利完成,也是全線攻堅克難任務能否取得全面勝利的重要一步。此次後寺河特大橋主塔索塔順利封頂,大大鼓舞了全員士氣,為全線實現順利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專案建成通車后,將承擔鄭州與洛陽之間便捷高速通道的功能,能夠有效緩解通道內的交通壓力,完善中原城市群快速公路網路,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步伐,為區域內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建立良好的交通基礎條件。(來源: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高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