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遠
一個“訂單班”成就一段營商美談
閔職院構建產教融合共同體破解人才困局,讓一家原本打算遷走的外企決心留下安心發展
前陣子,在閔行大零號灣,一家德資企業基於全國佈局的需要,準備把企業的業務板塊遷到外地。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負責人在走訪中獲悉此事,與企業高管幾番深入溝通后,達成了共建“訂單班”,為其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意向,成功讓這家企業下定決心留下安心發展。
一個“訂單班”成就的營商美談,是一種偶然,更是一種必然。
定向輸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目前,大零號灣地區已集聚4000多家硬科技企業,記者曾多次聽那裡的科創企業創始人坦言,由於創業賽道大多屬於前沿領域,需要的往往是多學科交叉型人才,很難從大學招到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從其他企業挖成熟人才難度更高,因此只能靠企業在實踐中逐步帶教培養,但週期長、數量少、成本高,這算得上是科創企業一個共通的痛點。
上海颯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建政,讓記者印象深刻。作為大零號灣的創業典型,他實現了從“三個人兩張桌子”到近200人高新技術企業的躍升,其自主研發的智慧移動共融機器人已在幾十家世界500強企業得到應用。如今,他更是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到高校、職校當老師,特別是與閔職院深度合作開發課程等,希望為自家企業乃至智慧製造產業培養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實際上,在大零號灣開辦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正是閔行區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佈局、打造“新時代工匠搖籃”的一個戰略之舉。
開辦兩年來,依託閔行區政府支援和上海交大資源,閔職院積極構建政府、高校、產業園區、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產教融合共同體,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希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科技型、工程化、應用型高技能人才。今年初,上海優化營商環境8.0版方案出爐,閔職院更是進一步強化了“賦能地區營商環境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意識。
目前,閔職院緊貼地區產業發展需求,開設了智慧機電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10個三年制和7個五年一貫制專業,與超過50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與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鯨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簽署“訂單班”合作協定,今年上半年還將再簽6個“訂單班”,未來每年向這些企業定向輸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合力促“產教融合”真落地
構建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
今年2月,豐田中國宣佈在上海金山獨資設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研發生產基地。眼下,金山方面正圍繞豐田大專案的落地,做好各方面對接和營商配套。據悉,金山相關職能部門和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已主動與豐田方面溝通、協商,或將為其量身打造新能源汽車相關專業的“訂單班”,以期未來能向企業源源不斷輸送大量對口好用的技術藍領。
近年來,上海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幾年前,上海決定在松江、閔行、金山、青浦等4個區各佈局一所新型五年一貫制高職,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正是其中之一。
有關專家解釋,這和上海的“十四五”規劃、“五個新城”的產業佈局都有直接關係。比如,設在松江區的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將服務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為G60發展相關的科創企業、數位化企業提供儲備人才;設在金山區的上海現代化工職業學院,將向周邊的現代化工企業輸送高技能人才;設在閔行區的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則是為大零號灣的產業發展而貼身打造……這些新型高職的辦學主體都是地方政府,能進一步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把政府、產業、教育真正融合起來,促進“產教融合”真正落地。
記者在金山區採訪國內真空手套箱行業龍頭企業米開羅那時發現,公司里坐辦公室的員工很少,主力是100多名車間工人,但都不是普工,而是各類持證的技術工人,人均月收入兩三萬元。公司投入1.9億元打造的現代化廠區里,大量空間被辟作員工的咖啡區、健身區、休憩娛樂區,這些高技能人才的優越待遇令人羨慕。
逐步破除職校生升格“天花板”
高技能人才日益成為“香餑餑”。近年來,一些職校熱門專業“全班未畢業已被企業訂光”“一名學生收到好幾家企業offer”等故事,早已不再是個案。
不過,一些職業學校負責人也坦言,辦學過程中還是面臨不少尷尬。對於孩子報考高職院校,不少家長還是不太情願,認為是“沒辦法的辦法”。那些剛入學的學生也大多自認為相比本科生還是低人一等。
個別“專升本”院校則出現了另一種尷尬,原本和企業合作打造的“訂單班”難以為繼,因為家長和學生都缺乏積極性,他們認為既然能拿到本科學歷,也就不必再去當一名藍領工人。
推動高技能產業大軍的快速崛起,不僅要有體面收入、體面職業,還需要實現社會觀念上的更新升級。當然,也有家長提出,不反對孩子報考職業院校,但也不希望他們止步於專科學歷或是技工崗位,而是能有更多元、通暢的學歷和職業成長通道。
令人欣喜的是,這方面探索越來越多。在上海,職教本科正加速拓展,最近4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擴張了10倍左右;同時,全市的五年一貫制新型高職、中高貫通、中本貫通也不斷擴容,一步步破除職校生升格的“天花板”。
記者注意到,閔職院還針對拔尖技術技能人才發佈了一項“天擇計劃”,聘請一批來自上海交大和知名企業的專家擔任導師,為優秀學生定製綜合能力提升解決方案,表現突出者,不僅有機會進入上海交大學習,還能一起參與相關課題的研究。如此,也為未來“大國工匠”的誕生,提供肥沃土壤,儲備年輕力量。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黃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