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合肥晚報
近日,安徽農業大學的茶葉感官審評課成為校園焦點。這門別具一格的課程不僅讓同學們化身“偵探”,破解茶湯里的奧秘,更讓他們親身體驗製作香高味濃的奶茶,甚至研發校園版爆款奶茶,真正實現了“五感全開”。
課堂上,授課老師戴前穎首先詳細講解了茶葉審評的概念及功能,從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感官角度,對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等品質因數進行全面剖析。“審評不同於日常品飲,需要更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她解釋。
隨後,同學們通過實際操作,學習如何客觀地審評6款不同嫩度的皖西黃茶,從分樣、把盤、取樣、開湯等步驟,到觀察干茶中芽、葉、梗的形態及佔比,體會茶葉香氣類型和滋味特徵,辨別焙火程度及有無異氣異味,核驗葉底的嫩度、顏色、亮度及勻度,最終完成審評報告,選出滿足新式茶飲原料要求的皖西黃茶。
在課程的最激動人心環節,同學們開始嘗試自己調製一杯“爆款”黃大茶奶茶。他們採用沖泡法制備了4種不同風格的黃大茶茶湯與鮮牛奶進行調配,仔細品味其中差異,嘗試搭配奶蓋、水果和果乾等。經過反覆試驗,最終在戴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一款受所有同學喜愛的黃大茶奶茶。“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同學們的創新思維,還讓他們瞭解到茶葉在飲品中的廣泛應用,激發了他們發展多元化茶產業的興趣和熱情。”戴老師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安徽特色茶品,黃大茶以其健康的功效、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了課堂上的“明星”。黃大茶通過工藝創新和標準制定已經實現了從“粗枝大葉”到“金枝玉葉”的華麗升級。目前,黃茶已形成芽型、芽葉型、多葉型和緊壓型四大類,並建立了9個等級的標準樣體系,為市場規範化提供了技術支撐。
“黃大茶的轉型升級,不僅提升了產業價值,更助力了鄉村振興。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這是我們茶人的使命與驕傲。”她補充。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的融合,是未來茶業發展的核心方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激發更多年輕學子學茶、愛茶,共同推動中國茶產業的國際化與現代化。
無獨有偶,近期,安徽農業大學戴老師所在團隊的“奶茶論文”也在國際期刊《食品化學》上成功發表。本次研究系統構建了紅茶奶茶的風味輪,取得重要成果。研究描繪出奶茶的香氣、滋味和口感特徵,並精準鑒定出關鍵香氣和滋味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賦予奶茶紫羅蘭、蜂蜜、椰子和杏仁等香味,揭示了紅茶奶茶特徵風味的化學密碼。
同時,團隊還構建了奶茶行業首個標準化感官風味輪,該成果可指導奶茶產品研發和品質控制。後續團隊還將構建和完善其他奶茶品類的風味輪,助力消費者更清晰地瞭解奶茶風味特徵。
安徽農業大學的“奶茶課”與“奶茶論文”交相輝映,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學習體驗,更為茶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莊文倩
合報學在合肥融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