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問問所有的父母:什麼是富養呢?
相信多數的父母,都會脫口而出:給孩子優質的生活條件,以及充足的物質條件,讓他們永遠衣食無憂。
在很多父母眼中:富養,就是用金錢堆砌出來的養育。上最好的學校、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零食和玩具……
但實際上,富養和金錢沒有關係,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正是如此,在他們錯誤的富養方式中,孩子沒有朝著預期的方向變好,反而變得慣於享受、自私自利……這和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馳。
真正的富養,是刻在骨子裡的教養
終有一天父母會明白:教養,是孩子最大的財富,是他們通向成功路上,最好的墊腳石。
“熊孩子”隨處可見,但地鐵上一對母子的做法,卻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讓大家深刻的意識到:教養的重要性,遠比金錢、財富要貴重很多。
一位年輕的媽媽帶三歲兒子坐地鐵,全程沒有吵鬧,更沒有影響到別人。男孩年齡很小,但他卻懂得讓座,身體緊緊的貼著媽媽,試圖讓出更多位置。媽媽在忙著用手機回復消息,男孩就一個人靜靜的坐著,乖巧的樣子讓人羨慕。
三歲的男孩,用他自己的方式,把“懂禮貌”和“尊重他人”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恰好說明,在以往的生活裡,父母家人把他教育的很好。別看只是一個小動作,卻能在細節中,看到男孩閃閃發光的未來。
謙遜有禮貌,看似很簡單,卻有很多孩子都做不到。尤其是在公共場合,要麼哭鬧、要麼大聲喧嘩、要麼各種爬高上低、要麼……總之,“熊孩子”會有很多讓人想不到的操作,嚴重影響別人。
試問:誰不喜歡有教養的人呢?尤其是在未來的職場中,大家更喜歡和謙遜有禮的人打交道,彼此之間相互尊重,相處起來才會更舒服。
老話說: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
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養育,不是給他們創造多好的物質條件。因為慣於享受的孩子,他們不懂得付出,也不會心疼父母,到頭來反而容易變成“白眼狼”,與父母來說不是最好的選擇。
倒不如從小把教養,深深印刻在孩子的骨子裡。從小就養成的好習慣,相信不管過去多少年,孩子都能完美的表現出來,成為人人都喜歡的“焦點”。
如何讓孩子更有教養呢?父母可以這樣做
1、學會遵守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
這個社會,到處都充滿了規矩,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規矩,才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所以教養的第一步,就要體現在尊重規矩方面,希望父母謹記在新。
公眾場合,要讓孩子學會“閉嘴”,收起哭鬧、收起喧嘩、收起各種影響別人的壞行為。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做法,記得告訴孩子回家后,或者沒有人的地方才能做。
不管孩子年齡幾何,都不要替他們找藉口,以便於習慣的養成。總是拿“年齡”說事的父母,永遠都養不出總守規矩的孩子,父母要清楚。
2、學會尊重他人
都說尊重是相互的,不懂尊重別人的話,那永遠也不要奢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孩子生來是懵懂的,他們最後呈現的樣子,都是父母教育的結果。若是不想孩子被其他人詬病,那就教他最基本的社交禮儀,讓他懂得尊重別人。
與人相處,基本的禮貌用語要知道,“對不起”和“謝謝你”要時刻掛在嘴邊。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感受,不要侵犯別人。
除此外,這些基本的禮儀,還需要滲透到生活中。像吃飯、睡覺、交談……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注意細節。
3、父母做好榜樣
既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父母肯定要做好榜樣,以便孩子更好的學習。很好理解:若父母很有教養,那教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差,因為他們從小就會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事、說話。
最重要的是,很多事情說得多了,孩子會覺得厭煩。倒不如通過行動,讓他們更快速的掌握,照著父母的樣子去學習和執行,更便於教養的形成。
寫在最後: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後期不會教育的父母。和物質富養比起來,精神富養其實更重要,與其給孩子各種物質,不如陪伴他們閱讀、溝通,一起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