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山西晚報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在這樣的季節裡,總讓人想起古人的閒情逸致,煮茶品茗,悠然自得。煮茶一事,雖不如植樹那般轟轟烈烈,卻也蘊含著古人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有著別樣的風雅與情趣。
煮茶之風,自古有之。早在陸羽的《茶經》中,便詳細記載了煮茶的方法與技藝。古人煮茶,講究水、火、茶具的搭配,更講究心境的平和。水要取山泉之清冽,火要用松枝之明淨,茶具則需古樸雅致,方能泡出一壺好茶。而煮茶之人,需心無雜念,靜待水開茶沸,方能品味到茶的清香與甘醇。
唐代詩人白居易,便是煮茶的愛好者。他在《山泉煎茶有懷》中寫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詩中描繪了煮茶時的寧靜與愜意,以及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可見,煮茶不僅是一種生活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託。
宋代,煮茶之風更盛。宋人喜歡在庭院中設茶席,邀三五好友,共品香茗。他們不僅注重茶的口感,更注重煮茶的氛圍與儀式感。茶席之上,擺放著精美的茶具,周圍是盛開的鮮花和翠綠的樹木,微風拂過,花香與茶香交織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在這樣的環境中煮茶品茗,無疑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
明代,煮茶技藝進一步發展。文人們開始追求茶的天然之味,主張用簡單的沖泡方法來保留茶葉的原汁原味。他們喜歡在春日里,採摘新鮮的茶葉,當場沖泡,品嘗那最純粹的茶香。這種煮茶方式,更加註重茶葉的品質與口感,體現了明代文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如今,雖然時代變遷,但煮茶之風並未消逝。在春日的午後,泡上一壺清茶,靜坐窗前,看著茶葉在水中舒展,聞著茶香四溢,心中便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那是古人對生活的熱愛,也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春日煮茶,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放慢腳步,泡上一壺好茶,品味那份寧靜與美好。讓茶香伴隨著我們,走過每一個春日的午後,留下美好的回憶。
□裴鈺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