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AI如何破解
更新于:2025-04-13 14:54:29

本文轉自:北京晚報

聊天 搜題 交友

孩子沉迷AI如何破解

  與AI聊天,用AI搜題,甚至與AI交友、談戀愛……不少家長擔心,青少年似乎正陷入新型的電子“沉迷”。對此,專家指出,對於新技術的發展,我們要學會利用AI為孩子量身打造個性化的守護方案,構建社會支持網路,同時也要在線下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援和陪伴,幫助他們在現實中取得成功。

  孩子迷上和AI聊天

  “侄女現在抱著手機聊個不停。我以為她是在跟同學聊天呢,後來發現她在和Kimi人工智慧聊天。”孫女士分享,現在就連出門前,12歲的侄女也要問一下Kimi的建議,“今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比較吉利”。

  黃女士的孩子6歲,每天從幼稚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豆包”聊天。當初為了偷懶,黃女士下載了這款人工智慧APP陪小朋友聊天,沒想到孩子“上癮”了,她後悔不已。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巨集艷看來,早在幾年前,AI就已經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孩子們與AI的接觸從智慧硬體轉為智慧軟體。研究顯示,近兩成高中生用過生成式AI,三成多的人表示想用。調查數據表明,未成年人將是生成式AI的潛在使用者。

  電子沉迷見怪不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電子沉迷,新生的電子產品對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我們都是這麼成長起來的,沒有什麼可值得大驚小怪的。”劉女士回憶童年時曾迷戀“超級瑪麗”,但並未影響自己的成長,反而成為美好回憶。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卜衛說:“沉迷不是現在突然出現的獨立的問題,我們可以找到歷史的根源,找到歷史研究的視角。”從卡通漫畫到電子遊戲再到互聯網,在歷史上,每當有新型的媒介方式出現時,教育者和家長等群體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她認為,兒童使用、接觸各種形式的媒介或數字技術,利用數位媒介參與社會等,是兒童的重要權利之一,其媒介使用也影響了數位環境的生態。社會應通過數位素養教育提高兒童行使數字權利的能力。

  用AI破解AI沉迷

  “AI時代的預防手機沉迷更需要‘破界思維’,不能只靠傳統方法。”孫巨集艷建議,家長要接納孩子對新技術的好奇,引導其探索新技術在手機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應用。技術團隊可藉助AI大模型,為孩子量身打造個性化的守護方案;儘快推出適合未成年人的AI大模型,並嵌入手機管理的定製化方案,及時反饋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等數位產品的行為。“家校社應共同構建‘與AI共成長’的社會支持網路,在家庭和學校教育、社區生活、雲端服務等各種場合主動使用AI大模型。”孫巨集艷說。 本報記者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