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雕琢揚州夢
更新于:2025-04-13 10:02:15

本文轉自:勞動報

  行吟足跡|管蘇清

  徜徉在揚州東關街,站在青磚砌就的老東門城樓下,有風自隋堤柳浪間穿行而來,千年前運鹽的舟楫在此卸下漕糧,鐵甲騎兵的馬蹄曾踏碎護城河的月光。

  宋大城的磚縫裡,層層疊壓著唐人的碎瓷、五代的瓦當、北宋的夯土,像一部攤開的史冊。城牆高十三米,東側門道五步七寸,西側門道六步九分,不對稱的豁口裡藏著匠人失傳的密碼。歇山頂的雙重飛簷挑起雲霞,恍惚聽得見靖康年的鐵馬冰河,望得見建炎年的宮燈在城堞間次第亮起。

  遺址公園的玉蘭年年開似雪,映著城樓朱漆剝落的樑柱。這裡曾是始建於唐、鼎盛於宋的軍事要塞,而今重見天日,呈現唐宋疊壓的奇觀:唐代城磚帶著“城東窯王監製”的銘文,宋代城牆上刻著“鎮江前軍”的印記。雙甕城的獨特結構像歷史密碼,外甕城形如彎月,內甕城方正如印,這種設計在冷兵器時代堪稱完美——敵軍若攻破第一道防線,便會陷入甕中捉鱉的絕境。站在城樓上遠眺,古運河如銀練纏繞揚州城,忽悟辛棄疾為何寫下“烽火揚州路”,原來這座溫柔富貴鄉,也曾在鐵馬秋風中化作孤城。

  沿著城牆北行,古渡碼頭在暮色中浮現。唐代的漕船曾在這裡卸下波斯的琉璃、高麗的人參,鹽商船隊則將兩淮的鹽引運往南北。如今的碼頭泊著畫舫,霓虹勾勒出飛簷翹角,卻仍能在水面倒影里捕捉到歷史的波光。碼頭邊的馬可·波羅雕像凝望著運河,他不會想到,當年登岸的渡口已成了現代人觸摸歷史的舷梯。

  個園的月洞門似水墨畫卷軸,將四百年光陰緩緩舒展。這座由兩淮鹽商黃至筠斥資打造的園林,以竹石為琴鍵,在方寸天地間奏響四季輪迴的永恆樂章。入園伊始,萬竿修竹便以翡翠屏障迎接訪客。竹影在粉牆上搖曳出“個”字的萬千形態,既是園名由來,亦暗合主人“筠”字深意。在這座佔地五十畝的園林,冬山與春山僅一牆之隔,轉換著歲暮天寒與盎然生機的景色,這種造園手法暗合“生生不息”的永恆命題。

  回望東關街,可見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而溫潤。商鋪里飄出的甜香與千年古渡的漕運氣息奇妙交融,共同編織生活的脈絡。

  夜幕降臨,可見轉角處的殘碑猶存“仁豐里”三字。時光在此悄然轉身,將千年文明的密碼鐫刻於揚州肌理中。這一刻,感覺生活其實無關貴賤與繁簡,美好就藏在生活的每個縫隙里,抬頭可見。 

木棉花開 綻放鵬城
木棉花開 綻放鵬城
2025-04-13 17:41:10
光影墨韻繪“哪吒”
光影墨韻繪“哪吒”
2025-04-13 18:11:47
寧海與潘天壽
寧海與潘天壽
2025-04-13 18:11:54
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2025-04-13 18:35:42
探尋民族交融的足跡
探尋民族交融的足跡
2025-04-13 20:20:49
哈爾濱的木雕博物館
哈爾濱的木雕博物館
2025-04-14 04:41:11
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
2025-04-14 07:03:52
廬州春意 共此花朝
廬州春意 共此花朝
2025-04-14 07: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