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C(Sagittarius C)是物質豐富的恆星育嬰室,卻長期呈現異常低的恆星形成率。近期,天文學家使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推測,強磁場可能是抑制恆星形成的主因。
人馬座C距離銀河系中心超大品質黑洞約200光年,是銀河中心附近重要的恆星形成區域,有大量高密度的氣體與塵埃,理論上應能有效孕育眾多恆星,然實際觀測卻顯示,恆星形成率遠低於預估。
以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線觀測,天文學家穿透稠密塵埃,窺見銀河中心附近的恆星誕生現場。韋伯形象,人馬座C周圍可見大量細長絲狀結構,曾由地面望遠鏡觀測到,韋伯望遠鏡數據則提供更清晰畫面與有力佐證。團隊推測,絲狀結構形成與強磁場密切相關。銀河系中央黑洞產生了強大潮汐力使氣體劇烈流動,進而拉伸並增強周圍磁場,磁場又塑造出絲狀結構。
多波段合成形象顯示銀河中心人馬座C區域,背景為地面電波望遠鏡觀測到的磁場絲狀結構。中央紅色區塊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紅外線觀測區,穿透塵埃後視野清晰,有助研究恆星形成與磁場的關係。(Source:NASA/ESA/CSA/ALMA/MeerKAT)
強磁場不僅改變氣體與塵埃的分佈與形態,也可能直接干擾恆星形成過程。磁場能束縛氣體與塵埃,對抗重力造成的塌縮,抑制物質轉為新生恆星。銀河中心這類極端環境,強磁場可能是導致恆星形成效率偏低的關鍵因素。若要全面理解恆星形成的機制,磁場角色不可忽視。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