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春天裡 | 當民營企業用上“科技利器”“研發神器” 創新活力持續激發
更新于:2025-03-31 03:34:15

  央視網消息:隨著國家政策加力支持民營經濟,眼下,一批大科學裝置也加速向民營企業開放。不久前,深圳的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類比兩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式啟用,並陸續向企業開放。民營企業用上“科技利器”將給技術研發帶來哪些改變?來看記者的探訪。

  走進深圳光明科學城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不少來自民營企業的研究人員正在使用線上預約平臺,申請科研設備借用。像這個自動化實驗平臺,能夠為民營企業節省下數千萬的實驗設備購置投入,企業僅需支付使用費即可開展尖端研究。記者觀察到,研發人員只需要點擊電腦上的程序運行,就能夠讓功能島上的機械臂批量進行實驗操作,實現自動化無人實驗。

  除了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平臺還可以根據企業的研發需求,進行定製化改造。

  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類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線預約服務系統後,服務外部使用者均超過80家。截至目前,光明科學城已推動26家科研機構、研究型高中、醫院、科技企業納入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平臺,上線大型科研儀器千余台(套),加速實現"設施孵化—企業轉化—產業壯大"的良性迴圈。

  解鎖創新技能 助力小企業干出“大名堂”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落地顯效,不僅讓民營經濟發展的壁壘少了、空間大了,也在鼓勵更多民營經濟扛起創新大旗,在前沿領域大顯身手。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拿出真招實策,加強產學研合作、開展定製化服務,持續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

  位於浙江紹興柯橋的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里,一批與民營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的新產品剛剛完成升級,記者看到,紡織品不僅可以做成服裝,還能“上天入地”。

  記者看到這裏不僅研發出了神舟18號返回艙降落傘的傘繩、還有刀刮不破、“金絲軟甲”般的堅硬面料、火燒不著的阻燃面料等創新產品。

  不僅提供技術支撐,這裡還搭建起了一整套面向企業的服務體系。負責人的電腦里,14個細分領域精準對應多家小微企業,可以根據企業需求,進行定製化服務。

  而在另一個民營經濟大省福建,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產業創新聯盟已達127個,閩都實驗室等8家省創新實驗室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超300家。今年,福建還將新實施各類省級科技計劃專案2000個以上,新實施10個以上省"揭榜掛帥"和科技重大專項,提升民營企業參與省科技重大專項比重至60%以上。

  數據顯示,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擁有有效專利66.7萬件,同比增長9.4%,實現了將近兩位數的增長。今年,一系列政策舉措還將圍繞民營經濟難點、痛點精準發力。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