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步合適?咋樣不傷著自己?
更新于:2025-04-13 04:45:42
走路,作為一種簡單易行且性價比極高的鍛煉方式,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每天適量增加走路步數不僅能促進健康,還能延長壽命!■飯後可以百步走 但不能劇烈 2月17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李景南介紹,“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這句話需要辯證地看待。飯後適度散步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所以對於餐後飽脹、胃腸動力不足的情況,飯後適當散步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但是飯後劇烈運動反而會影響腸道功能,加重腸道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所以,飯後散步是很好的習慣,但是也應根據個人情況來適度運動,不建議劇烈活動。■每天鍛煉走8000步 “性價比”高

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孫魯寧曾在其公號刊文介紹,走路的步數不是越多越好,要因人而異,適度的運動量才是最好的。如果走得太多,關節的磨損程度會增加,引起膝關節疼痛。除了要考慮膝關節,還有研究顯示,每天走8000步確實好處很多:

1.每天走8000步,降低死亡風險獲益大

2022年《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的一項研究,確定了不同年齡人群的每天最佳行走步數,降低死亡風險的獲益最大:

■18-60歲最佳步數:8000步-10000步;

■60歲以上最佳步數:6000步-8000步。

2023年《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多走路對長壽有好處。每天多走路與降低死亡風險之間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2.每天走8000步,降低高血壓效果理想

2021年發表在《臨床高血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快走堅持3個月後,大部分人的血壓下降了2-3毫米汞柱左右。對於高血壓患者,每天快走4000-8000步對於降低高血壓可達到理想效果。

3.每天走8000步,降低6種慢性病風險

2022年《自然·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走8000多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壓、胃食管反流病、重度抑鬱症。

■這樣走路效果加倍

北京小湯山醫院健康干預部主任胡坤2020年在京醫通微信公眾號刊文分享了以下幾種科學走路法,可以對身體各個部位起到鍛煉作用,更有益健康。

1.“一字步”走路:促進胃腸蠕動

左右腳輪流踩在兩腳之間的中線位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模特走的“貓步”。

一天500步左右,再切換成其他走路方法。如此走路通過腰部肌肉用力可一定程度上促進胃腸蠕動,防治便秘。

2.試試“倒著走”:緩解腰酸背痛

找平地、路人比較少的安全地點慢慢地倒著走。每天可以正著、倒著交替走半小時左右。倒著走可起到鍛煉腰部和背部肌肉的作用,可以緩解較輕度的腰酸背痛。

但是,老年人腿腳不好就盡量不要倒著走了。

3.大步甩手走:舒張腰背部肌肉

走路時上身挺直,頭抬高,步幅大概同手臂長度,同時前後甩臂。每次走10~15分鐘為宜。舒張腰部、背部肌肉,緩解腰背疲勞防駝背。

4.試試走跑交替:提高燃脂效率

快跑15秒然後走路45秒,交替運動。也可快跑60秒後快走3分鐘,交替進行。每天走、跑交替20分鐘左右。提高燃脂效率,幫助減肥。

要注意的是,此方法運動量較大,要做好熱身,量力而行。

5.“10點10分”走:鍛煉肩頸部肌肉

雙臂上舉,呈錶針“10點10分”的角度,抬頭挺胸行走,可適當降低速度。每天200~300步左右,手臂即可放下來。有助於鍛煉肩部、頸部的肌肉,可以預防頸肩疾病。

6.“三吸一呼”走:鍛煉心肺功能

走路時身體挺直,每四步一個迴圈,前三步時吸氣,第四步呼氣。運動量因人而異,根據自己心肺能承受的量調整,這樣可鍛煉心肺功能。

■下午6點後走路益處最大

走路鍛煉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如果想要拿出固定時間鍛煉,更推薦每天下午6點以後鍛煉。

2024年《肥胖》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一天中最佳運動時間是每天下午6點以後,此時進行運動最有利於降低血糖。同時,每天下午6點以後運動對健康益處最大,可以把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降到最低。

平時正常走路的情況下,步頻是每分鐘80-100步,鍛煉時步頻可以稍微快一些,大概在每分鐘100-120步,步幅也更大。走路鍛煉前應熱身,鍛煉時需要擺臂。此外,應選擇適宜的鞋,避免受傷。 據健康時報

空腹跑步更燃脂嗎
空腹跑步更燃脂嗎
2025-04-01 21:40:40
你的減肥方法科學嗎
你的減肥方法科學嗎
2025-04-02 15:52:34
跑步,牢記5個不要
跑步,牢記5個不要
2025-04-04 13: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