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10年了,血糖突然恢復正常!醫生說,病情加重了?
更新于:2025-04-12 13:25:32

住在江蘇的李阿姨今年62歲,患糖尿病已經整整10年了。前段時間她發現,自己的血糖竟然“神奇”地恢復正常了,這讓她興奮不已。當她拿著最近的體檢報告去醫院複查時,醫生的一句話卻讓她如墜冰窟:“血糖恢復正常並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是病情惡化的信號!”

李阿姨怎麼也無法理解,血糖不是越接近正常值越好嗎?為什麼醫生會說病情加重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帶著疑問,李阿姨和醫生展開了詳細的對話,這才揭開了隱藏在“正常血糖”背後的真相。

李阿姨十年前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那時她才剛剛退休,生活壓力不大,但因為愛吃甜食,又不愛運動,體重一直超標。一次單位組織體檢,她的空腹血糖高達9.8mmol/L,餐后血糖更是超過了15mmol/L。醫生當場就告訴她:“您已經是糖尿病了,必須馬上開始控制血糖。”

被確診后,李阿姨的生活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天早晚,她都要用血糖儀監測血糖,還得按時服用降糖葯。她嘗試過控制飲食,但總是無法堅持,偶爾還會“偷吃”幾塊蛋糕或者喝一杯奶茶。

醫生多次提醒她:“糖尿病是慢性病,控制不好會引發併發症,比如心腦血管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這些比高血糖本身更可怕。”但李阿姨總覺得自己“沒那麼嚴重”,只要血糖別太高就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阿姨的病情逐漸加重,光靠口服藥物已經無法控制血糖了。四年前,醫生正式建議她開始打胰島素。當時李阿姨非常抗拒:“胰島素不是最後的手段嗎?一旦用了,是不是就沒救了?”

醫生耐心地解釋:“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胰島功能會逐漸衰退,當口服藥物無法控制血糖時,使用胰島素是必然的選擇,並不是病情惡化的標誌,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身體。”

雖然醫生一再強調胰島素的必要性,但李阿姨始終覺得自己“被判了死刑”。不過,為了身體健康,她還是妥協了。從那以後,她每天按時注射胰島素,血糖一直控制在7-9mmol/L之間,雖然不算理想,但也算穩定。

就在最近的幾個月,李阿姨卻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血糖竟然變得“越來越正常”了。空腹血糖穩定在5.0mmol/L左右,餐后血糖也沒有超過7.8mmol/L。她本以為這是自己“病情好轉”的表現,甚至主動減少了胰島素的用量。

直到有一天,她在家中突然感到頭暈乏力,差點摔倒在地。家人連忙將她送往醫院,醫生仔細檢查后卻說:“您的血糖雖然正常,但這可能是胰島功能徹底衰竭的信號!”

面對醫生的診斷,李阿姨徹底懵了:“血糖變正常了怎麼會是壞事呢?我不是應該高興嗎?”醫生嘆了口氣,耐心地解釋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突然恢復正常,尤其是在沒有調整飲食和運動的情況下很可能是因為胰島功能已經完全喪失,身體無法再產生胰島素了。”

原來,糖尿病患者早期的高血糖是因為胰島功能不全,但胰島細胞仍在勉力工作。當病情持續發展到晚期時,胰島細胞可能會因為長期的過度工作而徹底“罷工”。此時,患者的血糖雖然可能短暫恢復正常,但這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完全停止,導致身體進入代謝失調的狀態

醫生進一步解釋道:“正常人血糖的穩定是因為有足夠的胰島素分泌來調節血糖,而晚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恢復正常往往是因為身體的代償能力已經耗盡了。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因為它意味著併發症的風險大大增加。”

聽到這些,李阿姨既害怕又疑惑:“那我現在該怎麼辦?是不是就沒希望了?”醫生安慰她:“雖然病情惡化了,但並不是不可控制。接下來我們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比如糖化血紅蛋白、C肽水平檢測等,確定胰島功能的具體情況,然後調整治療方案。”

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發現李阿姨的胰島功能確實幾乎完全喪失了,C肽水準非常低,說明她的胰島素分泌能力接近於零。醫生建議她繼續使用胰島素治療,同時加強對併發症的篩查:“糖尿病的腎病、視網膜病變和神經性病變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處理。”

在醫生的指導下,李阿姨開始更加嚴格地控制飲食,每天堅持散步半小時以上,並按時複查相關指標。醫生還建議她嘗試一些中醫調理,比如服用含有黃芪、丹參等成分的中藥,來改善微循環和腎功能。

醫生還特別提醒她:“糖尿病晚期的血糖管理目標會有所調整,不再追求完全正常的血糖值,而是以穩定為主。比如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10mmol/L,既可以減少低血糖的風險,也能減緩併發症的進展。”

除了治療方案的調整,醫生還給李阿姨分享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建議: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燕麥、紅薯、綠葉蔬菜,這些食物可以幫助穩定血糖。

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如甜點、油炸食品和含糖飲料。

多喝水,促進代謝廢物的排出,降低腎臟負擔。

每天測量血糖,記錄血糖波動情況,便於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長期的精神壓力,因為壓力會影響血糖水準。

經過幾個月的調整,李阿姨的血糖雖然沒有再恢復到“完全正常”,但整體波動範圍穩定了,身體狀況也比以前好很多。她感慨地說:“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糖尿病不是能治好的病,只能跟它和平共處。只要用心管理,就能安心地過每一天。”

醫生最後叮囑她:“糖尿病是一場持久戰,不要盲目追求完美的血糖值,也不要輕信偏方。關鍵是定期複查,及早發現併發症的苗頭,及時處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藥物都重要!”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按時服藥、定期複查,同時保持積極的心態,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緩病情的發展。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像李阿姨一樣,學會與疾病和諧相處,用科學的方法守護自己的健康。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