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檔的影院里,《向陽花》的海報在LED屏上倔強地綻放,票房數位卻像被暴雨打蔫的向陽花——馮小剛與趙麗穎這對"王炸組合",帶著上映四天八千萬的成績單,成了影視圈開年最魔幻的黑色幽默。曾放話"拿鼻孔看資本"的馮導,這次被市場教做人的姿勢格外狼狽;電視劇領域的"千億女王"趙麗穎,在大銀幕遭遇了"票房刺客"的暴擊,兩人聯手締造的"1+1<1"效應,比電影劇情更抓馬。
這部號稱"女性覺醒史詩"的作品,愣是把苦難敘事拍成了三流雞湯大雜烩。趙麗穎帶著姐妹團拜關公、砸夜總會、高喊"牛奶麵包我都要"的魔幻劇情,讓觀眾在影院裡瘋狂摳出三室一廳。馮導鏡頭下的城中村,還停留在《我不是潘金蓮》的灰暗濾鏡裡,殊不知現在的觀眾早被《熱辣滾燙》的勵志爽劇餵刁了胃口。更諷刺的是,同期梁朝偉的文藝片《獵狐行動》票房墊底無人嘲,反倒是手握25%黃金排片的《向陽花》,活生生把天胡開局打成了"馮氏喜劇"現實版。
趙麗穎的電視劇光環這次遭遇了"大銀幕現形記"。即便素顏出鏡、自費體驗生活的熱搜屠榜半月,也架不住觀眾那句"演技救不了爛劇本"的審判。電視劇裡能用50集慢燉的角色成長,在電影120分鐘里變成了夾生飯——前一秒還是受氣包,下一秒就化身黑道大姐,這轉型速度比特斯拉加速還猛。而馮小剛的創作時鐘彷彿停在了2017年的《芳華》,當年輕觀眾都在討論《流浪地球3》的太空電梯時,他還在執著於城中村的水泥灰美學,難怪被吐槽"馮氏現實主義,只剩主義沒有現實"。
這場慘敗給影視圈狠狠上了一課:觀眾苦"偽現實"久矣,底層女性的真實困境不是家暴、坐牢、拜把子三件套就能概括的;導演的江湖地位比比特幣貶值還快,馮小剛三個字從票房保障變成排片毒藥,只需要兩部撲街片的時間;而電視劇女王勇闖大銀幕的勇氣固然可嘉,但電影院的殘酷法則從不相信頂流神話——這裡只認角色,不認咖位。
當散場燈光亮起時,馮導或許該重溫自己二十年前的《天下無賊》,那個能拍出"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的犀利老炮兒,如今卻在市場浪潮里翻了船。而趙麗穎的下個課題,恐怕不是再挑戰"毀容式演技",而是找個能把故事講順溜的編劇當盟友。畢竟觀眾的錢包才是最誠實的影評人,與其砸錢買熱搜,不如回家磨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