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廣州4月9日電(記者 陳行)4月9日,廣東省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新聞發佈會在廣州召開,現場發佈8個人工智慧行業大模型、30個應用場景、29個應用解決方案和13款智慧終端產品。“算力、晶元和大模型是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的基礎底座。”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副廳長曲曉傑介紹,廣東大力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開源生態建設,夯實對產業高品質發展的支撐。
在工業領域,廣東知業的精益人工智慧平臺將半導體封裝行業的產品品質提升約3%、產能提升約4%;博依特推出全球首個製漿造紙行業工藝大模型,平均生產效率提升10%、製造成本下降4%。在安全領域,深信服安全大模型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將需要多次手動操作的安全運營工作量減少92%。
在教育領域,視源股份的希沃大模型將教師備課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30分鐘;圖元格物大模型節省教師約30%的作業批改時間、降低約20%的教育資源製作成本。此外,醫療領域的醫檢大模型、文旅領域的環球數科文旅大模型、風控合規領域的法象大模型、知識庫問答領域的智元起源大模型等,都在降本、增效或提質方面取得直觀可感的應用效果。
優質的大模型需要在具體場景中去支撐應用。
在工業領域,廣東梳理電子資訊、汽車、機械裝備、紡織服裝、家電等10大細分行業的研發、生產、質檢、管理等全流程場景,如蝶訊網的AI設計軟體可將服裝設計排版時間從1天縮短到幾分鐘;里工實業的自動化生產線將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40%至60%。
在教育領域,廣東梳理學習、教學、實驗、資源分發、評估與決策支援等5大典型場景,如視源股份的希沃課堂智慧反饋系統已生成超15萬份反饋報告。在醫療領域,廣東梳理影像診斷、臨床決策、手術規劃、門診分診、就醫諮詢等10大典型場景,如邁瑞醫療和騰訊聯合開發全球首個臨床落地的“啟元重症大模型”,讓醫生工作效率提升超30倍。
在安全領域,廣東梳理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安全行為識別、應急救援決策、災害現場態勢感知和機器人救援與搜索等5大典型場景,如遠正智慧的鋁加工安全生產管理平臺將安全事件報警數量降低53%。
需求側有了好的大模型和應用場景,關鍵要在供給側有優秀的解決方案,切實把場景需求變成落地的實在應用。
(下轉A3版)
(上接A1版)
在工業領域,廣東解決質檢方面人工成本高、準確率低、品質不可控等問題,以及生產管控中跨系統集成信息困難、決策過於依賴經驗等問題。如,機智雲質檢方案在紡織行業的應用已節約30%的人工成本,產品合格率超99%;廣州工業智慧研究院的智慧化管控方案將紡織印染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33%、生產成本降低22%,人均年產值達135萬元。
在醫療領域,廣東解決報告生成緩慢、報告解讀準確性低、諮詢效率低等痛點。如,金域醫學的智慧體應用將病理報告生成效率提升70%。在教育領域,廣東解決學生實踐能力弱、實驗過程難追溯、人力考評效率低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如,像素數據的數智化實驗室降低80%的考試管理成本。
在交通領域,廣東解決傳統智駕的信息傳遞減損、依賴高精度地圖、難以應對複雜路況等問題。如,元戎啟行高階智駕平臺在複雜城市道路的選路準確性達96%。在金融領域,廣東解決信貸資料審核難、風險發現難、人工撰寫授信報告耗時且品質不一等問題。如,迪博AI信貸助手的錄入匯總計算效率相比人工提升40倍以上。
在生活領域,廣東解決智慧家居相容性差、個人化不足、維護滯後、應急回應慢等問題。如,廣州綽立對電梯與樓宇的一體化管理能減少30%的故障風險和50%的救援時間,設備運行效率提高40%。此外,在能源、農業、商務服務、城市治理、跨行業應用等多個領域,廣東也湧現出可複製的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僅賦能千行百業,未來的終端產品很有可能會在功能、形態等方面發生一些顛覆性變革。”曲曉傑表示,廣東從2023年起組織終端產品製造企業緊緊圍繞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人工智慧技術深刻滲透、融合創新到終端產品生產的全流程。
在工業終端方面,廣東玄羽數控機床智慧系統已廣泛用於3C製造和汽車製造行業,提升5%至20%的加工效率、10%至5%的產能;華數重載機器人已用於搬運、鉚接和鑽孔等工序。在醫療終端方面,廣東AI導診數位人可使醫院每天多接待10%的患者進而增加收入,每年還可節省數百萬元的人工客服成本;自動化顯微影像平臺及智慧分析雲已在全國200多家機構創造超1億元的經濟效益。
在虛擬實境終端方面,廣東AI裸眼3D顯示器、VR自適應智慧感知裝備、具身智能機器人手臂操作桿等產品品類多樣。在安防終端方面,廣東AI感知助理、AI攝像頭、智慧車載監控終端等產品供給豐富。此外,廣東還有腦機AI滑鼠、自主飛行無人機以及動態交通AI機器人等多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