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消費” 推動更多新場景融入日常生活
更新于:2025-04-09 22:55:57

本文轉自:中國旅遊報

□ 江德斌

“人工智慧+消費”已成為連接內需增長與消費升級的重要紐帶,催生更多新的消費增長點

公休日的消費場景正在被“人工智慧+”無限延伸。今年清明假期,在北京,眾多遊客穿梭於多個“人工智慧+消費”創新應用場景之中。早晨,坐上地鐵之前,在智能鮮飲品站購買一杯由機械臂製作的果汁;隨後,到圓明園遺址公園,體驗一場沉浸式VR遊玩專案,在虛擬空間由宮廷畫師郎世寧帶領遊覽全盛時的圓明園;晚餐時,在簋街看到餐館前攬客的具身智慧“員工”主動打招呼。“人工智慧+消費”已成為連接內需增長與消費升級的重要紐帶,催生出更多新的消費增長點。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應用,人工智慧正在重塑消費場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一場由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消費升級,正在普通大眾的生活領域悄然發生。“人工智慧+”快速滲透入消費領域,開闢出一條條高成長性的消費新賽道,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

如同以前的電腦、互聯網、手機等運用的技術一樣,人工智慧以其強大的技術優勢,正在深刻重塑市場需求,加快消費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人工智慧+消費”為人們帶來了個人化、便捷化體驗,以及消費場景的智慧化升級轉型,打破了物理空間與數位空間的界限,讓產品和服務變得更加智慧,能夠感知外界,提供即時反饋,與消費者產生互動、連接。

人工智慧技術徹底重構傳統消費場景中的供需關係,推動消費者從“被動篩選”轉為“主動匹配”。在傳統消費模式下,消費者往往需要在海量商品中自行篩選,效率低下且體驗不佳。如今,基於AI演算法的智慧推薦系統,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用戶行為數據,精準預測消費偏好,實現“千人千面”的個人化服務。

“人工智慧+消費”的魔力不僅在於優化既有場景,更在於創造前所未有的消費新場景。機械臂、VR、AI、機器狗、機器人等均由概念技術變成規模化的量產商品,進入消費領域,與傳統消費融合,催化出新的消費場景,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這些創新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相互關聯的消費生態,不斷拓展消費的時空邊界,為商家提供了差異化競爭機會,開闢了新的藍海市場。

推動“人工智慧+消費”發展,能夠促進消費服務升級,加快就業結構調整。雖然一些傳統崗位可能會受到衝擊,如客服、服務員、安保等,部分崗位會被技術取代,但是也會促使勞動者提升技能,向更高層次的崗位轉型,或者將傳統技能與新技術融合,推動人工智慧為傳統職業賦能。同時,人工智慧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如消費後台的AI工程師、數據分析師、演算法研究員等。

目前,“人工智慧+消費”還面臨智慧化水準不高、技術成熟度不夠,消費者對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存在擔憂等問題。為此,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加快完善技術標準、市場監管等,堅守技術向善,以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為核心,將消費紅利持續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動力。

悠悠慈母心
悠悠慈母心
2025-03-26 02:01:39
父母的謊言
父母的謊言
2025-03-26 02:02:13
地鐵列車
地鐵列車
2025-03-26 02:03:11
節水護水從我做起
節水護水從我做起
2025-03-26 02: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