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謊言
更新于:2025-03-26 02:02:13

本文轉自:濰坊日報

  ◎韓啟龍

  在悠悠歲月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溫暖而又略帶酸澀的記憶,如繁星點點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而父母那些善意的謊言,便是其中最璀璨的星辰。

  一個午後,我踏上歸鄉的路途,去探望年邁的父母。當夜幕緩緩降下,我和父母坐在餐桌旁。父親指著一盤燒雞,對我說道:“我和你娘都不吃這東西,你快吃了吧,要不剩下就浪費了。”我未作他想,便將整盤雞肉一掃而光。

  後來與妻子聊起此事,妻子責怪道:“什麼不吃雞肉,還不是為了讓給你吃?這麼多年了,二老的脾性你還不清楚嗎?”那一刻,我像被當頭一棒敲醒,原來自己又一次掉進了父母那善意的“陷阱”。

  回首往昔歲月,父母此類的謊言數不勝數。小時候,母親時常到野外挖些野菜,還有嫩地瓜秧、菜纓子、榆錢兒、洋槐花,摻入少量的豆面,蒸製成菜團子。她總是把稀缺的煎餅讓給我們,自己吃難以下咽的菜團子,一餐接著一餐,並用一句“我愛吃蒸菜”來搪塞我們。偶爾家裡有點稀罕的水果、糖塊,母親也總是說自己不愛吃,全給孩子們吃。

  那時,細糧極為珍稀,唯有逢年過節或家人生日時才能吃到一頓餃子。彼時,我們總是盡情享受這難得的美味,吃到肚子滾圓。而母親為了讓年幼的我們多吃一些,總是用煎餅捲上三兩個水餃裹著吃,嘴裏依舊是那句:“我喜歡這樣吃。”

  父親亦是如此。過年炸雞肉,父親只吃雞頭、雞爪和雞血,把噴香的雞肉推至我們面前。每次油炸小鹹魚,他就把魚頭掰下自己吃,把魚身留給我們。理由和母親如出一轍:“我喜歡吃魚頭。”上世紀70年代,去修雙山水庫的父親帶回了一提兜白面饅頭。母親將饅頭端上餐桌,讓我們大飽口福。父親卻默默吃起了地瓜乾煎餅,他說:“我頓頓吃饅頭,都吃膩了。”

  長大後,我們才知道,父親在工地上幹的是重體力活,吃的是煎餅、窩頭就鹹菜。正如冰心所說:“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親用他的行動,詮釋了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後來,生活漸趨富足,而父母那些滿含愛意的謊言依舊未曾更改。有時身體抱恙,他們也報喜不報憂,竭力不給兒女添麻煩。每次兒女們回家探望,打電話問家裡需要什麼,父母總是回應:“家裡樣樣都有,不要亂花錢。”時間久了,兒女們摸透了父母的脾氣,回家不再徵求他們的意見,吃的、穿的、用的,都一一買好。

  父母的謊言,是愛的經緯交織,是情的深沉凝聚。它們仿若一束和煦的光,照亮了我成長的路,又恰似一首婉轉的歌,吟唱著無盡的關懷與呵護。在這一個個謊言之中,我體悟到了世間最為真摯、最為深厚的愛。歲月流轉不息,我會將這份愛悉心珍藏於心底,用同樣的深情去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

春和景明人亦勤
春和景明人亦勤
2025-03-26 04:52:12
深情守望
深情守望
2025-03-26 04:52:29
浙江赴滬招才引智
浙江赴滬招才引智
2025-03-26 04: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