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有高產量有高“顏值”
變身景觀植物 全球首個食賞兩用蠶豆品種進城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栗園園
3月10日,永川區來蘇鎮,成片的“豆美1號”美麗綻放。記者 栗園園 攝/視覺重慶 |
蠶豆原本沒有頂端開花以及開紅色花朵的性狀,“豆美1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點。 |
春回大地,山城無處不飛花。
但於滿城春色中細看,今年又有些許驚喜:一種叫“豆美1號”的蠶豆花,正成片開放在永川、榮昌、江津、綦江、開州等地,形成了獨特的紫紅色花海景觀,為山城的春天增加了一抹新的色彩。
市內外專家為蠶豆花“點讚”
3月13日,在開州區竹溪鎮竹溪村,200畝“豆美1號”示範基地里,紫紅色的蠶豆花隨地勢起伏蜿蜒成一片,引來眾多周邊居民打卡。
為了“看”這些稀奇的蠶豆花,西南大學、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璧山區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中心、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市政園林服務中心、山東省棗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們,也都來到現場。
此時,正是蠶豆花的盛花期。朵朵蠶豆花從寬大的葉子中冒出了頭,微風吹動下,還有淡淡幽香飄散。
“顏色好豔麗!”“這花都往頂端聚攏,單株開花量是普通蠶豆的三倍之多,觀賞效果很不錯!”專家們邊看邊點評,還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記錄。
“開花會影響蠶豆產量嗎?”有專家問。
“不會的,‘豆美1號’產量、觀賞兩不誤,平均畝產是150.8公斤,比普通蠶豆高出16公斤!”市農科院油料所研究員杜成章笑著回答。
聽聞這蠶豆“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棗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二級研究員安廣池迫不及待地將自己拍攝的視頻發到了視頻號上,並這樣評價:“這個新品種是食賞兩用蠶豆,觀賞性很高,是推廣前景廣闊的蠶豆新品種。這個品種也許可以叫做草本蝴蝶蘭。”
今年首次在全市大面積推廣
今年“豆美1號”首次在全市多地大面積推廣,總面積達到3000畝。
而在此之前,“豆美1號”已在四川阿壩州松潘縣大面積推廣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被山東棗莊市引入作為城市綠化帶景觀植物。
這個於2020年誕生的新品種,為什麼這麼快就獲得市場青睞?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原首席科學家程須珍這樣評價:“這個食賞兩用品種拓展了糧油作物的景觀功能,突破了人們對蠶豆的認知邊界。這一技術不僅能助力三產融合發展,還能為解決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提供新的路徑。”
這一全球首個食賞兩用蠶豆品種的出現,源於杜成章的一次“奇遇”。
蠶豆原本沒有頂端開花以及開紅色花朵的性狀,最多就是一朵白花,還被擋在葉片背後,沒有觀賞價值。
多年前,杜成章發現了一株頂端開花的特殊材料,隨後精心選育出頂端開紅色花朵的“豆美1號”。
“蠶豆本身經濟價值比較可觀,加上觀賞性強,效益成倍放大,所以業主都很喜歡。”杜成章說,近年來,團隊在松潘縣開展品種推廣的同時,也在我市永川等地同步試種,“去年,3個區縣試種成功,今年就大面積推開了。”
“升級版”花朵更大、更漂亮
最近,“豆美1號”還引起了重慶插花(蠟梅)產業帶頭人鄧紀會的注意。
“相比大棚里種出來的花卉,蠶豆花更有生命力,更具備春天田野的氣息。”在她看來,蠶豆花用來插花很有可行性,並準備開展插花效果評估。
而這,對於“豆美1號”的觀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家們紛紛為進一步提高蠶豆花的觀賞性提出建議:“可以把頂端花枝加長,讓花朵更突出”“可以探索配套的栽培技術,實現按需控制株高、花量、花色”“建議提升品種抗寒性,拓展適種範圍”……
目前,科研團隊在正在為此努力。在市農科院位於永川區來蘇鎮的蠶豆科研基地,記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開花蠶豆:除了紫紅色的花朵外,還有淺粉色、白色,甚至是褐色的。
“我們在1600多份育種材料裡尋找變異株,嘗試蠶豆開花的各種可能。”市農科院玉米與特色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龍玨臣說。
他手托一株蠶豆花,指著夾雜在紫紅色花朵中的褐色花瓣說:“這看起來像開敗的花瓣吧?其實不是,它就是花朵自帶的異瓣色,對觀賞性是有影響的。”
龍玨臣說,團隊已通過基因研究找到了去除異瓣色的方法,可以讓花朵變得更大、更豔麗。“明年,我們的‘豆美1號’升級版也可以小面積試種了,蠶豆花‘顏值’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