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招工照片喚醒米易灣丘“五七”幹校
更新于:2025-03-26 02:09:26

本文轉自:攀枝花日報

灣丘農場九中隊全體同志合影。 (王貴榮 供圖)

□王紅英

2024年10月,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收到了王貴榮先生捐贈的一張拍攝於1975年灣丘農場瓦窯山招工時期的珍貴照片。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就是米易灣丘“五七”幹校,正因為這個地點的特殊性,所以才有了王貴榮的一段特殊回憶。

王貴榮,四川遂寧人,他的父親於1966年為支援三線建設來到渡口市(現在的攀枝花市),被分配至渡口市人民銀行第十分行工作。1972年,父親病重獨自在渡口市,無人照顧,當時正在上初中的王貴榮便輟學乘車從遂寧前往渡口市,照顧病重的父親。因父親身體原因,王貴榮伴隨父親留在了渡口市。1974年,渡口市組織知識青年下鄉,當時的王貴榮被安排在米易灣丘農場蔬菜基地三大隊第九中隊,王貴榮跟隊友一起在“五七”幹校合影留念,照片保存至今。

灣丘“五七”幹校位於米易縣灣丘彝族鄉熱水村,這片土地不僅以其自然風光著稱,更因其深厚的歷史背景而聞名。1948年,為配合解放戰爭,中共地下組織在此建立秘密聯絡站,對外稱“灣丘墾殖場”。由地下黨員籌集資金,擬定建場章程,以此為掩護作為會理、西昌地下黨的聯絡基地,為西南黨的發展和遊擊隊的建立創造了有利條件。新中國成立后,灣丘農場一度作為勞改農場,1968年12月,四川省革命委員會作出決定,在米易縣灣丘勞改農場開辦“五七”幹校,將省直機關的幹部們分批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鍛煉,以此來加強實踐能力和革命意志。

四川省“五七”幹校就設在米易縣灣丘農場,米易縣灣丘農場成為全國106所“五七”幹校之一。米易灣丘“五七”幹校是特殊時期四川省級機關幹部下放勞動鍛煉的地方,幾年間,近萬人在這裡留存了一段特殊的歷史記憶。1969年到1972年,省直機關有近萬名幹部、知識分子來到這裡接受鍛煉。後來,這裡變更為知青農場,來自成都、攀枝花等城市的數千名知識青年在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下,來到這裡上山下鄉,安家落戶。歷史就像一條大河,永遠不會停下向前奔湧的腳步。2012年,灣丘“五七”幹校被評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米易灣丘“五七”幹校是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干校”建築遺存,更是研究那段特殊歷史的文物見證。

當河流開始言說歷史
當河流開始言說歷史
2025-03-26 00:26:17
我運動 我健康
我運動 我健康
2025-03-26 00:32:06
半夜醒後“兩不要”
半夜醒後“兩不要”
2025-03-26 00:32:22
植此青綠不負春光
植此青綠不負春光
2025-03-26 00:42:55
色彩鮮豔 生命力強
色彩鮮豔 生命力強
2025-03-26 00:45:01
“哪吒”來到咱們村
“哪吒”來到咱們村
2025-03-26 00: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