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真的很少有時間看電影和電視劇了,一個月可能頂多去一次電影院,在家也就是吃飯的時候會有空看十幾分鐘的劇,這其中也有《魷魚遊戲2》這種看了覺得沒什麼想說的,也有《瘋狂的麥克斯》這種在馬拉松但才看到3就先不寫的作品。
《新世紀福音戰士》
看完了《新世紀福音戰士》TV版,實在是非常喜歡。在前半段,我認為喜歡《環太平洋》的我當然會喜歡EVA了;在後半段,我認為喜歡《雙峰鎮》的我也當然會喜歡EVA了。這麼說只是一種很模糊的感受類比,尤其是後者,並非任何意義上的具體類似。我最近尤其愈發喜歡被時刻和“心流“推著走的敘事,但一般來說,在絕大部分成熟的商業作品中,這兩件事情的因果何先後都應該是反過來的。
雖然在設定上,EVA與環太平洋不無類似,但類似的設定也有在其他作品中出現過,並且主題上則實際上截然相反。而對於與大衛林奇一些作品,則有一定的共性,他們沉澱於時刻、基調與氛圍本身,並且願意為了更加具像化、誇張化著三者,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構其他所有事物。EVA的發展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就和雙峰大結局中突然開始的喊叫和滅燈一樣,對於雙峰,這是怪異的巔峰;對於EVA,則是對於孤獨、聯結與自我拯救這個主題的看似抽象,實際具象的尾聲高潮。有些人可能會問,一個看完會讓人一頭霧水的、很大程度上脫離了“敘事推動時刻”的結局,真的是一個好結局嗎?我的答案是,是的,最好的結局不一定是把表面上的,故事講完整、一切塵埃落定的結局;最好的結局也不一定是好聚好散的、合家歡的結局;最好的結局是符合一個作品最沉層次的表達、與創作者強烈情感和理念投射的尾聲,是共鳴的結局,也是引發共鳴或爭議,但更重要的——思考,的最後機會。讓人留下最深刻的記憶,讓人在未來回想這部作品時,結局能第一時間湧上心頭。
而且,其實包括EVA在內的大量文藝作品,無論是遊戲電影動漫。就算是抱著欣賞和理解的角度去看,也是多多少少基於宗教理念的,像EVA則是高度基於。有的時候我會覺得,聖經是遲早要去讀的,不讀實在是沒法好好去理解這些作品,即使我不信教,也可以把聖經當作一本“設定集“去看看,不可否認,宗教對於現代世界思想上的影響還是非常大。另外,EVA的美術也是極為值得細品,甚至可以說是我看的為數不多的動漫中,質感最為獨特且別致的作品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暗喻幻想》里鐵甲戰車的設計者也是EVA的機械設計師。
《美國隊長4:美麗新世界》
也就Okay,當然是遠遠不如3/內戰,我覺得也沒有自己的預告片表現得亮眼。美隊內戰對復讎者內部矛盾刻畫得好在MCU里起到的承接作用更大,無論是自身還是對於MCU的影響和吸引都更大,但美麗新世界沒這種感覺。在政治陰謀這個主題上的敘事也比較亂,而且總有一種急急忙忙的感覺,而且所有人彷彿都有瞬移能力,也導致每個場景里敘事的發展都欠火候。
一開始懸疑氛圍營造的其實不錯,也挺吸引人,但是實在是推的太急太快,導致後面丟失了這種吸引力,動作場面的話記憶點主要也就是華盛頓紅巨人(D-Box立功了,反倒是下午看到哪吒2沒D-Box,那是真的太可惜了,有的話我都不敢想那體驗),但這一個也就只是Okay;另外但凡涉及到國際政治,常任理事國都湊不齊,就是在難以讓人認真對待了。
全片屬於“看了我倒不覺得算浪費時間,但不看也一點不可惜”的情況,但是如果說之前死侍2讓我對終局之戰後的MCU上來了些勁的話,那麼美隊4就又壓回去了
最後,海報不錯,我喜歡這種帶框的
《哪吒2》
屬於是那種遠超我預期的電影,也是迄今為止看過視效堆料最狠的國產動畫之一,令人歎為觀止的壁紙級鏡頭一個接一個。
我一直都說我看文藝作品最核心的追求就是情感的傳達,並且,電影、遊戲和任何文藝作品來說,其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充當一面不可能出現在現實里的鏡子。對我個人來說,在加拿大,獨自一人去看這部片子,從很前期的那句“爹媽不在身邊,要照顧好自己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你不知道這種極其個人但深深刻入心的情感會由哪一部電影、在什麼時候到來,但是要它來了,你也許就會記一輩子。
第二件想說的則就是我近些日子來非常有共鳴的一個主旨,尤其是在《暗喻幻想》之後,“相信改變的力量”也差不多成了我的座右銘。其實,我喜歡《暗喻幻想》的原因和此前的鑒賞,已經可以很大程度上用來形容在核心思想上為什麼我也喜歡《哪吒2》了,那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在片中也給妖和所謂的仙附上了一層現代化演繹,一種對於身份政治和社會階級的嘲諷。
鑒於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我還想摘一句話出來:“自詡照世明燈,乾的卻是恃強淩弱、禍亂人間的勾當。”
《迷宮飯》:我這薛定諤的食慾啊!
《人生切割術》S2
看完了《人生切割術》S2,依然是我近些年最喜歡的原創劇。即使敘事和節奏無比新鮮,但也能時常從裡面嘗出一口《雙峰》和《控制》的味。這劇不僅帶有絕殺對味的復古美學,還有一絲果味,總感覺從各個地方都透出一種“是蘋果拍的就對了”的感覺。
有趣的是,從第一季開始我就一直覺得有股《雙峰》味,以時刻作為敘事本身的味道和理念,但我從沒用這倆關鍵詞搜索過,直到今天,知道遠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覺得,就更妙了
《Minecraft大電影》:值得一看的闔家歡片
其實是略微超過我的預期一點的,一是之前看到第一個宣傳片覺得這實在不行,再就是後來的《無主之地》又給遊改電影在我心中的預期踩了一腳。
雖然本來也沒覺得MC這部能好,但這片做的還真值得一看,主要是因為其貢獻了太多迄今為止渲染和光照質感最棒的Minecraft影像,有太多壁紙級美不勝收的,看上去就像打了Distant Horizon Mod且 Max Plus以後的震撼。工業化影視級的細節渲染和光照設計帶來的那一份質感,確實不是此前的各種飯制CGI能比的、光是這一點視覺上的元素我就覺得值得看。
並且,這片也完全就是一個粉絲服務,幾乎是把在敘事框架下,遊戲裡能拿出來的細節全給掏出來了,“尊重“這一點非常到位,製作台、岩漿烤雞、刷怪場、間斷紅石鐵軌、小方塊掉落,雞騎士、連Alex都以同樣的服裝和髮色在彩蛋里出場。和我猜的一樣,來看電影的大部分都是小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從片尾曲響起,全場熱烈的掌聲就能看出粉絲服務的到位,但換句話說,如果你不是MC玩家,那麼本片沒有看的價值,這一點是與《輻射》、《最後生還者》或保羅《生化危機》最大的區別。但起碼,人家做好了其中一點,當MC經典的主題旋律一響,看著美輪美奐的主世界終於呈現在IMAX銀幕上,本身就足夠讓從小和MC一起長大的玩家們眼睛里進點沙子了。
至於劇情?實在沒什麼好說的,只是那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講了個事”的級別。不過,我非常不認可本作的製作角度,實際上,真人角色的加入完全破壞了MC高度統一的,極具特色的美學風格,每次看到好看的畫面我都在想,要是沒有這幾個真人出現就好了。不是說全片里不能出現真人,而是應該讓角色在進入主世界後也變成方塊人,真人角色對於一個風格化為亮點的作品造成的美學破壞是不可挽回的。這一點也是讓這個IP下少見的,重敘事的《我的世界:故事模式》變得更有含金量的一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