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雖在流逝,歷史卻在銘記,每周的網遊時光機與您如約相見!
現如今的中國網游市場,自研遊戲已牢牢佔據主導地位。然而在20年前,這塊市場可以說是韓國網游的天下。
當年有不少國內大廠都有韓國遊戲代理的經歷,有的發了大財,而有的卻栽了一個大跟鬥。
《精靈》這款如今的年輕用戶幾乎沒有聽說過的遊戲,就讓當年的網易第一次嘗到了代理遊戲有多艱難。
二十年前的4月1日,中國大陸市場上首款3D大型MMORPG,同時也是網易代理的第一款韓國網游《精靈(Priston Tale)》,正式結束了運營。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精靈》的失敗,就如同那顆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讓網易團隊深刻認識到了代理遊戲存在的不足,促使它轉向了自主研發遊戲的道路。
3D畫面的降維打擊,開服一炮而紅
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回倒個兩三年,回到2000年初那時候,國內網游市場上基本上沒什麼自研網游。當時網吧里特別火的遊戲,基本上都是從韓國代理過來的,像《傳奇》、《石器時代》、《奇跡MU》、《天堂》這些……
那時候的韓國網游基本可以與搖錢樹畫上等號。
眼見韓國網游賺的盆滿缽滿,各大互聯網公司也都加入了網游的角逐,紛紛搶奪韓國網游的代理權。
那時候的網易也才剛踏入網游市場不到兩年,手頭上還只有《天下》和《大話西遊》這兩款自研遊戲。對比市面上那些火爆的韓國網游,這兩款系列開山之作,市場反響只能說是表現平平。
眼看同行們都靠韓國網游發了大財,網易自然心癢難耐,決定前往韓國挑選優質遊戲專案。
在當時的韓國市場上,《精靈》以可愛的畫風、絢麗的3D現場、動聽的音樂征服了許許多多玩家的心。就這樣,《精靈》被網易給相中了,成了網易代理的第一款網路遊戲。
2002年6月15日,《精靈》正式在中國大陸開啟公測,擁有3D畫面表現的《精靈》對當時市面上一眾2D畫面的網游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精靈》公測后自然也是人氣狂飈, 網易也興奮得一再添加新伺服器,加一個滿一個,再加一個還是滿一個。
公測兩個月後,《精靈》開始正式收費。
現在的玩家估計很難理解,不都公測了,怎麼還有正式收費一說?
其實,在20年前,時間收費才是當時網游的主流運營模式。直到《征途》的出現,市場主流才逐漸轉向了免費遊玩的道具收費模式。關於這個話題,我們會在下一期跟大家好好聊一聊,今天咱們繼續聊《精靈》。
或許是因為《精靈》是當時市面上唯一的一款3D網游,它的收費比其他遊戲的點卡都貴,0.5元/小時,而且只有點卡沒有包月!即便是當時被玩家們稱之為貴族遊戲的《魔力寶貝》(0.4元/小時)見了它都要甘拜下風。
要知道,當時市面最火的《傳奇》,花35元可以玩120小時(0.29元/小時),或者是35塊的月卡暢玩。
這種高額收費方式,直接勸退了一波人。
當然,作為當時最牛的3D遊戲,還是會有人願意為《精靈》買單的,進入收費期后《精靈》仍然能保持10萬人以上的在線率,開放的伺服器數量更是達到26區上百組。
幾乎裸奔的遊戲,對外掛抵抗力近乎為0
在《精靈》公測之後,外掛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了。不過與其他網游外掛那種離線掛,自動掛機刷級、刷材料的常規選手不同,《精靈》的作弊玩家用金山遊俠就可以隨意的修改角色經驗等級,裝備一類的數值。
“金山遊俠”是啥?差不多可以理解為“風靈月影”的老前輩。在那個時候,玩單機遊戲的玩家,想要修改數值,大部分都會選擇用它。
單機改改數值也就算了,但網游也能隨意更改角色數值,豈不是亂了套了?
於是乎,在2002年10月16日,忍無可忍的網易對10萬個玩家帳號進行了封號處理。
如此大規模封號事件,引發了當時多家平面媒體進行報導。據傳當年網易上海、廣州分公司的投訴電話被打爆,驚動了兩地消協、工商有關部門。事後鑒於事件影響過大,網易決定給願意寫悔過書的玩家恢復賬號的機會。
然而即便做了這些,也無法治癒一個漏洞百出的遊戲。
除了外掛問題,《精靈》中存在的BUG同樣令人頭疼,尤其是那些嚴重影響遊戲經濟系統和玩家體驗的漏洞。
其中,老玩家最為熟知的就是“複製BUG”。具體操作方式是將裝備丟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后,通過斷開網路連接的方式強制下線。
當玩家再次登錄遊戲時,會發現不僅自己身上的裝備完好無損,地面上還多出了一件一模一樣的裝備。這一BUG直接導致了遊戲中極品裝備泛濫,嚴重破壞了遊戲內經濟平衡。
在外掛與BUG的雙重打擊下,曾經熱鬧非凡、人數爆滿的伺服器逐漸變得門可羅雀,同時在線人數甚至不足千人。
在與外掛奮戰了4個多月後,時間來到了2003年的3月份,網易宣稱基本肅清了遊戲的外掛問題,並決定將《精靈》升級為《魔靈》。同年8月,《魔靈》開啟正式運營。
為了給《魔靈》匯入使用者,經過了一些掙扎後的網易,最終決定解封之前被封停的《精靈》玩家帳號。這一切,看上去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自研才是王道
但可惜地是,改名為《魔靈》后的《精靈》並沒有如願重回開服時的巔峰,人氣一直低迷。主要還是因為遊戲是韓國人開發的,不像網易當時自研的《夢幻西遊》和《大話西遊》兩款遊戲那樣,完全是網易自己說了算。依靠第三方手段來打擊外掛,效果十分有限。
在苦苦掙扎了一年後,在2004年8月,網易官方正式宣佈《精靈》將停止收費運營。
網易在“致全體玩家的公開信”中表示,《精靈》的在線人數已經跌到了“一款遊戲正常運營的最低谷”,因此不準備再為《精靈》進行投入,不願離開《精靈》的玩家將可以在重新開放的伺服器“追憶世界”中繼續免費遊戲。
到了2005年4月1日,《精靈》正式結束運營。當天起,《精靈》所有伺服器都將關閉,玩家將不能再登陸遊戲,同時《精靈》客服郵箱及客服電話等一切相關服務也將停止。這標誌著《精靈》遊戲在中國的運營正式完結。
其實當年有不少代理韓國網游的廠商也有類似的經歷,比如當時的《火線任務》運營商曾對外表示,韓方向他們提供的公測版本已超過合同約定時間1年,到公測完成時距離合同結束僅餘3個月,“我們是被活活拖垮的”。
現在來看,網易在《精靈》上的慘痛失敗也算是因禍得福。
正是有了網易在面對《精靈》外掛只能無奈搖頭的慘痛教訓,才讓他更堅定地在自研上越走越遠。
當然,對網易而言,《精靈》這款遊戲是其成功之路上的一塊重要基石。然而,對那些曾經深愛《精靈》的玩家們來說,《精靈》的停運不僅是一個異世界的夢想破滅,也意味著一段由深厚友情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有無盡的遺憾與難忘的回憶。
螢幕前的你當年有玩過《精靈》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當年17173玩家對《精靈》的追憶
在《精靈》停運後,有不少玩家在17173留下了自己的追憶評論:
《精靈》大事記
17173《精靈》專區
《精靈》追憶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