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轉機:簡單調整飲食,有效控制血糖水準!
更新于:2025-04-07 18:49:58

許多人都知道,糖尿病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不少人因為難以抵制美食的誘惑而罹患此病。然而,一項新近的研究表明,只需在進餐時做好一項簡單的調整,便可顯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據《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2024年8月發表的研究顯示,通過控制食物的總熱量攝入以減輕體重,可以使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最關鍵的是能夠使他們擺脫對藥物的依賴。

研究共納入了7540名參與者,持續12個月,分為3個階段:

首階段為12周的飲食替代期,期間攝入低熱量但營養成分完整的飲食,每日總熱量攝入量約為800-900千卡,包括湯、奶昔和能量棒。

第二階段為4-6周的飲食恢復期,從完全飲食替代逐漸轉向健康且均衡的飲食,同時設定個人化的能量攝入與體重目標。

第三階段則是體重維持期。

在完成12個月計劃並記錄了兩次糖化血紅蛋白測量值的450人中,有145人(佔32%)糖尿病癥狀得到緩解,平均體重下降了14.4%(約15.9公斤)。在癥狀緩解的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平均水準降低了1.26%。

此外,在沒有缺失數據且記錄了兩次糖化血紅蛋白測量值的710人中,有190人(佔27%)糖尿病癥狀得到緩解,平均體重減少了13.4%(約14.8公斤)。在這些緩解的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平均水準降低了1.2%。

研究者表示,這一研究證明了通過攝取低熱量而營養充足的飲食可以有效緩解糖尿病,為患者提供了新的血糖控制途徑。

營養師谷傳玲在2024年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上指出,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含量遠高於精米和白面,特別是其水溶性纖維β-葡聚糖含量豐富,能減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有益於血糖控制。例如,整粒燕麥烹製的飯,其升糖指數僅為42, 屬於典型的低血糖指數食品。

營養師顧中一在2022年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文章中提到,豆類含有大量的低聚糖和膳食纖維。低聚糖無法在小腸內被消化利用,增加飽腹感的同時不會導致過多的糖分攝入。它還能與大腸中的微生物發生作用,改善腸道菌群。除此之外,豆類中天然含有一些酶抑製劑,可降低消化酶的活性,有助於控制餐后血糖水準。

南部戰區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佳在2024年醫學界內分泌頻道上撰文稱,雞蛋是物美價廉的“平民營養品”,具有高營養價值和較強的飽腹感。一個雞蛋大約含有6-7克蛋白質和70千卡能量。建議選擇煮蛋的方式食用,將雞蛋用開水煮沸7分鐘後取出,蛋黃呈凝固狀態時營養價值最優。

西紅柿富含維生素C和番茄紅素,顏色越深的西紅柿含番茄紅素越多。每100克西紅柿大約含有19千卡能量,低能量、慢升糖,味道好。小西紅柿(聖女果)中的鉀、鈣、硒的含量明顯高於大西紅柿,雖然含糖量高於普通西紅柿,但仍屬於低糖水果範疇。

黃瓜熱量低(每100克黃瓜僅含15千卡),膳食纖維含量高,有助於血糖與體重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無論血糖控制如何,都可以安心食用黃瓜。市面上有多種類的黃瓜,如水果黃瓜、秋黃瓜等可供選擇。

牛奶富含蛋白質和鈣質,100毫升牛奶約含54千卡能量。作為加餐飲用牛奶,既能增強飽腹感,也有助於穩定血糖水準。

薯類能夠使主食更加多樣化,推薦食用紅薯、土豆等。在一日三餐中的一餐或兩餐適量加入薯類是個好方法,但同時需減少其他主食的量。煮熟或烤熟后可直接作為主食食用;也可以切塊加入大米中共煮。市面上的紅薯粉或馬鈴薯粉製成的饅頭也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在其作品《協和醫生說2:堅持做好這些事》中提出,白肉優於紅肉,魚蝦〉雞鴨〉瘦牛羊〉豬肉,每天攝入不宜超過3兩。

除了選用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外,飲食中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以有效降低血糖。

浙江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阮園在2022年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上指出,以家庭自製麵包為例。小麥粉麵包的血糖生成指數大約為70,但如果添加了75%~80%的大麥粒后,做出的麵包血糖生成指數降至只有34。因此,提倡使用粗製麵粉製作麵包代替精白麵粉麵包。

阮園醫生還表示,蔬菜盡量不切整吃,豆類盡量整粒食用。蔬菜經過細緻加工後會損失更多膳食纖維,建議切菜時切成大塊、長段,避免切得過細,這樣可以更好地保留營養成分。膳食纖維作為一種天然屏障,能夠降低消化率,進而降低血糖生成指數。同時,多咀嚼幾口能讓腸道多運動,對血糖控制也是有益的。

烹調不僅改變食物的風味,還能影響食物對血糖的作用。食物中的澱粉顆粒在熱和水的作用下會不同程度地膨脹、破裂並分解。例如煮粥過程中,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水分越多,血糖生成指數也會相應升高。

根據《糖尿病護理》雜誌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較晚晚餐組(在常規睡眠時間前1小時進食)與較早晚餐組(在常規睡眠時間前4小時進食)相比,胰島素曲線下面積降低了6.7%,餐后葡萄糖曲線下面積上升了8.3%。簡單說,晚餐吃得越晚,胰島素水準越低,血糖就越高。而且,晚餐不僅會影響餐后血糖水準,還會直接影響第二天的空腹血糖。

註冊營養師王璐在2024年的科普中國刊文中提到,進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與食物質地有關。對於血糖控制不佳或有糖尿病的朋友來說,應優先選擇質地較干硬的食物,少吃柔軟糯叽的食物,這樣更利於維持穩定的餐后血糖。舉例而言,多吃些有嚼勁的窩頭,少吃軟乎乎的白麵包;選擇硬挺筋道的麵條,而非爛糊易化的線面等。

王璐強調,想要控制好血糖還需要注意飲食的順序調整。先喝些清淡的湯粥或水來佔據一定的胃容量,然後吃富含膳食纖維不易快速消化的蔬菜,接著享用能長時間提供飽腹感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肉類和蛋等,最後再吃含澱粉的主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