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霍旻含
2024年10月,浙江義烏,外貿經營戶使用AI智創服務平臺“AI翻譯官”功能與外商暢聊。
3月7日,義烏市場經營戶在AI培訓現場,認真記錄AI實操的方式方法。
3月7日,義烏組織AI培訓課,現場經營戶學習熱情高漲。本版圖片均由義烏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2025年初,一則“義烏老闆娘”靠AI賣襪子的視頻走紅網路——在螢幕上,店主只用說“12345”,就能藉助技術工具,迅速生成幾十種語言的營銷視頻,音色與口型均能匹配。
這些讓“外行”嘖嘖稱奇的場景,已是義烏等地數萬家外貿商戶的日常。借助AI,生產設計、展示交易、貿易履約等外貿全流程得到優化,跨境電商不斷突破時空與經營成本的限制,“24小時不打烊”越來越不是夢想。
當AI賦能跨境電商,中國商品銷往全球獲得了哪些新推力?商戶、政府部門、電商平臺等主體如何行動?記者進行了採訪。
優化外貿流程:
效果“立竿見影”
“我是第一批吃到‘AI紅利’的。”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內,巨集盛玩具廠老闆孫麗娟對記者說。
“2023年10月份,我作為內測人員,接觸到了AI數位人技術。”她回憶。當時,義烏商城集團發佈了全國首個商貿領域大語言模型,其AI智創服務平臺Chinagoods(下稱“CG平臺”)全新升級。
為測試推廣功能,工作人員聯繫她拍攝了一段中文產品介紹視頻,隨後用AI技術快速生成英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和俄文版本。“看到視頻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我的音色和嘴型都完美還原,效果非常逼真”。
除了效果驚豔,打動孫麗娟的還有“立竿見影”的收益。
她將這些視頻發佈到社交平臺後,引發了強烈反響。有的視頻播放量突破百萬,“很多客戶留言詢問我怎麼阿拉伯語這麼流利”。還有不少來自以色列、巴基斯坦、墨西哥、奈及利亞等國家的使用者找她索要商品清單。“使用AI數位人視頻后,我店鋪的營業額增加了10%—20%。”她說。
伴隨AI大模型不斷升級,義烏中國小商品城CG平臺上的AI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包括AI商品圖、AI翻譯官、AI名片、AI獨立站等。
如今,除了用數位人拍攝多語種視頻,孫麗娟還用AI工具加速產品設計開發的進程。她向記者介紹: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客戶,審美往往不同。確定新品款式時,如何摸清海外受眾喜好?
“以往,我們只能花一兩個月的時間先做一批樣品,請客戶反饋,或靠參加國際展會。”孫麗娟介紹,“現在有了AI,在關鍵詞中加入目標地區,就能生成相應的設計元素,給我們提供了不少靈感。而且直接生成圖片給客人看,確定款式後再去做。這樣大大縮短了開發時間,也降低了成本。”
孫麗娟與她的玩具店,是萬千義烏外貿經營戶的縮影。借助AI的力量,開發成本降低了,商品卻與市場對接得更精準,品牌也傳得更廣、叫得更響。
經營竹木家居用品的傅妙玲也是用AI數位人拍視頻的經營戶之一。她對記者講起一件趣事:“就在今天下午,有個外國客人突然到店裡要我的名片。他和我說:‘我看到了你做的視頻,你的視頻做得很好’。”
據義烏國際商貿城統計,目前已有近3萬經營戶常態化使用CG平臺推出的各種AI工具。截至今年2月底,相關AI產品累計使用及訪問次數超10億人次,用戶數超20萬。
“我們是用腳投票。”孫麗娟直言,“無論是哪種AI工具,嘗到了紅利,看到能落地、能變現,我們自然就有學習使用的動力。”
探索外貿新模式:
AI“製造商機”
除了為開發、營銷等傳統外貿流程“提質增效”,AI還能做什麼?
2025年開年,歐佩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歐佩克”)總經理徐鏡錢“意外”靠AI在中東市場拿下一筆2000多萬美元大單。這個消息讓不少外貿商家感到興奮。
當時,一位沙特買家想購買無油螺桿空氣壓縮機,北京時間淩晨1點多,他向十幾家供應商發去消息。由於徐鏡錢開啟了阿裡國際站的AI自動接待功能,歐佩克最先回復了買家,給對方推薦了自家的產品。
隨後,AI又與客戶進行了五六輪對話,不僅詢問了買家採購設備的用途、物流接收地等資訊,甚至還詢問了買家此次採購是為了定期維護、緊急更換還是特定專案,仿若一個在機械設備行業浸潤多年的外貿業務員,十分“老辣”。連沙特買家都不知道,能如此嫻熟與他對話的,竟是會“自動接待”的AI助手。
搶得了先機,徐鏡錢又藉助平臺“AI生意助手”分析,發現這個客戶成交可能性很高。他立馬主動出擊,邀請對方團隊來考察工廠。這個大單正是這樣被他牢牢抓在了手裡。
為何AI能“代班”客服,為商戶“製造商機”?
據阿裡國際站負責人介紹,借助大模型能力,“AI生意助手”能夠快速完成深度推理,結合店鋪商品資訊與買家行為,做出精準推薦。升級后,AI甚至還能做到“自動成單”,即自動調用介面獲取物流情況,與買家確認資訊、起草訂單。
不滿足於在單個環節替代人工,阿裡國際站還在打造從極簡發品、運營託管,到分析店鋪智慧行銷,再到風險預警、自動處理在內的“全流程AI外貿體驗”,讓貿易“24小時不打烊”。
據瞭解,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0萬家企業用阿裡國際站AI工具做外貿。數據顯示,AI優化后的商品,轉化率提升了52%,AI接待的客戶,回復率提高了36%。
阿裡國際站總裁張闊認為,隨著自我學習、不斷進化,AI生意助手的能力正在快速提升,這為許多中小企業參與全球經濟提供了機遇。未來,“單人商店”“夫妻店”也能擁有跨國企業的數字運營能力。
“我們希望做出真正能幫人做生意的AI。”張闊說,“到時候,再小的企業或團隊,也能擁有頂級水平的外貿員。”
加強應用培訓:
讓AI工具“真正落地”
當大模型能力不斷升級,如何避免形式主義,讓AI工具真正落地跨境電商場景、成為商戶的得力助手?
義烏的經驗是:立足商戶實際需求,培訓AI應用人才。
3月11日,義烏宣佈推出“智能230培訓計劃”,以“政府搭台、企業賦能、院校聯動”的模式,全面開展電商領域AI應用人才培訓,計劃2年免費培訓30萬人次以上,培訓內容覆蓋選品、客服、設計等AI實操技能。
孫麗娟、傅妙玲等經營戶正是因此受益。孫麗娟告訴記者,自己已經連續4天晚上帶團隊一起參加義烏商城集團組織的培訓。
“我們平時開店很忙,有時不知道出了什麼新工具。老師們通過反覆測試,找到好用的功能,直接教我們實操。”孫麗娟對記者說,“也有很多工具之前聽說過,但是聽完培訓,才知道如何落地、變現。”
培訓內容切實有用,受到商戶的熱烈歡迎。
“晚來5分鐘,便被人群堵在門外,連入場的縫隙都難尋。只因AI炙手可熱,大家都盼著能在這場科技浪潮里學習進步。”這是一位義烏外貿人在微信朋友圈裡的感歎。
AI工具開發后能夠真正落地,靠的是什麼?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大數據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樓勤峰向記者介紹:“我們推出的各種AI工具,都對商貿城的經營戶免費開放。大家使用中有什麼問題,都能面對面直接向我們反饋。”真實商貿交易數據越來越多,服務水平也不斷提升。
同時,集團還會定期邀請有成功經驗的商戶來做分享。“誰通過AI工具接到了很多訂單,往往會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學習AI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樓勤峰說。
當越來越多經營者學會了如何將AI作為外貿助手,他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與AI協作,如何發揮自身價值?
首先,產品創新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當前全球經濟背景下,經營者尤其需要用好AI工具、深挖市場需求。“AI讓我更了解市場動態,我的危機感更強了。我越來越意識到,如果你不對產品進行創新,就會被市場淘汰。”孫麗娟對記者感歎。
同時,不少商戶也發現,儘管AI作為工具能提供一定的輔助,但生意最終能否成功還是依賴於人,包括感知到市場波動後的執行力、與顧客溝通時提供的情緒價值、產品的售後服務機制、多年積累的口碑等,這些核心競爭力AI無法完全替代。
“AI是工具,人人都可以用,關鍵在於找到正確的使用方式。”孫麗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