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如同夜晚的充電站,讓身體得以休息與恢復。而午睡,則是在白天為身心注入活力的短暫停留。雖然睡眠無論晝夜都被視為健康的重要支撐,但正如硬幣有正反兩面,午睡雖好,卻需掌握恰當的方式。適當的午睡能迅速驅散疲勞,反之,不當的午睡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潛藏健康風險,危及生命,就像我們近期接觸的一位病例——王阿姨。
王阿姨一直享受著午睡帶來的休息,退休后更是將午睡時間延長,有時一睡就是一個下午。起初,家人認為這隻是年紀增長後的自然需求。然而,某日下午,王阿姨醒來時突感肢體無力,步態沉重,話語不清,家人急忙送醫。
在醫院,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王阿姨血壓高達200/100mmHg,右側肌力減弱,面部輕微癱瘓。結合癥狀和檢查結果,醫生高度懷疑是腦卒中。進一步的頭顱CT掃描顯示,左側基底節區出血約3ml。儘管已確診為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但幸運的是發現及時。
儘管家人對突如其來的腦卒中感到困惑,因家中總是注重休息。醫生解釋說,雖然適度午睡有助於休息,但過長的午睡時間可能擾亂正常睡眠模式,增加血壓波動和血液粘稠度,這些因素共同觸發了腦卒中的發生。
目前,王阿姨的情況穩定,若能積極配合治療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康復有望。但若忽視治療,病情可能惡化,導致更嚴重後果。
許多老年人習慣於長時間午睡,然而這可能帶來短暫的放鬆和恢復機會,過度依賴或長時間午睡可能對身體不利。我們將深入探討午睡的利與弊,並通過科學研究為您提供指導,説明您理解午睡對身體的影響,並學會合理安排午睡時間。
全國九成人口都有午睡的習慣,這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經過一夜的休息,人們精力充沛,但隨著工作和學習的進行,腦力和體力的高度集中會讓人產生新的疲勞,這時身體會渴望補充能量,消除疲勞,以維持午後的良好狀態。
午睡不僅能快速減輕疲勞,提升警覺性和工作狀態,還能增強記憶力、注意力和學習能力。此外,它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高溫環境下,大腦供血可能不足,加上勞累,午睡可以有效緩解這一情況,給予身體短暫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了午睡對健康的長期益處:
英國一項研究表明,習慣午睡的人大腦容量更大,減緩腦萎縮的速度,使大腦在年老時保持更年輕的狀態,降低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另一項研究發現,缺乏午睡習慣的人比有午休習慣的人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增加了四到六倍。
午睡還能降低代謝健康風險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男性,頻率為每周3次且每次30分鐘的人,與沒有午睡習慣的人相比,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約五分之一,心臟病的發生風險降低了約三分之一。
同時,午睡還能促進淚液分泌,保護視力;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幫助修復和更新皮膚細胞;通過促進體內淋巴細胞活動,增強免疫功能。此外,午睡還能緩解緊張和壓力,改善情緒。
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基礎疾病的出現,午睡的重要性更為顯著。但是否午睡時間越長越好呢?
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午睡與健康的關係並非呈簡單的因果關係。適量的午睡可能有益,但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午睡時間過長或頻繁的情況下。
我國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從不午睡的人群相比,頻繁午睡(即午睡頻次≥3次/周)的人高血壓發病率增加了12%,腦卒中發病率增加了24%,缺血性卒中增加了20%。而與從不午睡的人相比,長時間午睡(即每次睡眠時長超過1小時)的人腦血管壓力大增,急性中風的風險提高了46%。
這提示我們,午睡並非總是有益的,過度依賴或長時間午睡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過長的午睡時間或不規律的午睡干擾了人體的生物鍾,引起睡眠慣性,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和入睡時間,導致激素分泌失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頻繁且長時間的午睡還可能導致依賴性,進一步影響夜間睡眠品質。
過長的午睡使人體進入深度睡眠階段后突然醒來,常常使人感到疲倦、昏沉,出現嗜睡或情緒不穩定等問題,這會增加意外事故的風險,降低免疫能力。
此外,長時間的午睡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肪肝等代謝綜合征。研究發現,與不午睡的人相比,每天午睡超過30分鐘的人代謝綜合征風險增加了41%,特別是腰圍和空腹血糖方面;而中、日、美等國的相似研究都表明,過長的午睡時間會影響糖代謝,增加Ⅱ型糖尿病的風險。
另外,長時間的午睡與大腦衰老之間存在惡性循環關係,與不午睡的人相比,頻繁且長時間的午睡人群患失智的風險增加了約五分之二。而大腦的衰老和功能障礙可能促使人們增加午睡的時間,從而進一步加速大腦的衰老過程。
總之,午睡如同雙刃劍,適當利用可為我們帶來休息和恢復,但過度依賴或不當的午睡方式則可能隱藏健康風險。要科學地進行午睡,確保其成為促進健康的手段而非產生潛在風險的因素。
法則一:找到最佳午睡時長
瞭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睡眠時間和時長對於大腦和整體健康至關重要。研究顯示,午睡時長超過40分鐘的人代謝綜合征(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的風險增加了一半,而每天午睡時間少於30分鐘的人風險略有下降。
因此,建議需要午睡的人群將時長控制在20到30分鐘之間,這樣既可以保持午後清醒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哪怕僅有6-10分鐘的短暫午睡也能提升記憶力,使人精力充沛。同時,保持午睡的規律性和時長一致性也很重要以避免睡眠慣性和夜間失眠。
值得注意的是,午睡雖有益於身心健康,但不適合所有人。特別是那些經常失眠的人,因為午睡可能會削弱他們晚上的睡眠需求,加重失眠狀況和情緒波動。對於特定人群如老年人(65歲及以上)、肥胖人群(體重超標20%以上),午睡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低血壓的人在午睡時可能因血壓下降引發呼吸困難等問題;血液循環系統嚴重問題的人在午飯後可能因血液流向胃部而導致大腦供氧減少、頭暈加劇。因此,這些人群在安排午睡時應特別謹慎,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確定合適的午睡時長。
法則二:調整飲食習慣
飲食與睡眠緊密相關,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過多咖啡因攝入、營養不足、缺乏B族維生素、鈣、鎂等營養素都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和褪黑素的分泌,加重睡眠障礙。因此,中老年人應調整飲食結構,增加優質蛋白和脂肪攝入,避免過飽、油膩和辛辣刺激食物,穩定餐后血糖,避免困倦感並提高睡眠品質。餐后不宜立即臥床(可站立或散步20分鐘),以減少胃食管反流風險並不影響新陳代謝。避免肥胖。
法則三:注意午睡姿勢
午睡時應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避免光線和噪音干擾,保持身體放鬆,避免壓迫或扭曲。趴著午睡會壓迫頸動脈,導致腦供血不足、缺氧和視網膜受損等眼部疾病。這種姿勢還可能影響胃部和呼吸道功能,導致神經麻痹、面部變形和頸椎病等問題。所以,儘可能採用臥位午睡以提高睡眠品質;如果條件有限,可以使用U型枕固定脖子,坐在椅子上小憩,減少對身體的壓迫。
總而言之,午睡能為我們帶來短暫的放鬆和恢復,對身心健康有益。但若方式不當,則可能潛藏較大的健康風險。多項研究已發現不科學的午睡習慣與高血壓、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間存在顯著關聯。因此,在享受午睡帶來的益處時,我們必須警惕其潛在的健康威脅。中老年群體應根據上述關鍵法則調整午睡習慣:控制時長不超過30分鐘;調整飲食習慣並保持均衡;採取正確的睡姿,以促進更好的健康。
[1] 馬萬芳, 林大慶, 徐琳, 等. 午睡與中老年人高血壓的關係[J]. 中華高血壓雜誌, 2011, 19(1): 5. DOI: CNKI:SUN:ZGGZ.0.2011-01-014.
[2] 蔡菡, 沈棫華, 李偉, 等. 午睡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的作用及其相關機制[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 2020, 29(5): 4. DOI: 10.3760/cma.j.cn171468-20190927-00675.
[3] 孫紫怡, 彭陽, 羅佐傑, 等. 睡眠時長和午睡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中國糖尿病雜誌, 2022, 30(1): 4. DOI: 10.3969/j.issn.1006-6187.2022.01.008
[4] Vizmanos, B et al. "Lifestyle mediators of association among siestas, obesity, Q2 and metabolic health" Obesity DOI: 10.1002/oby.2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