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作者:趙東山
過去的一周,如果用 “Are you ok?”這樣的句式來詢問雷軍,雷軍的答案可能是:難熬。
3月29日晚,小米SU7汽車在安徽高速發生事故致3人死亡,截至發稿前,事故具體原因尚在警方調查中。事故發生后,雷軍個人微博超過24小時的沉默狀態,引發了部分網友的憤怒情緒,雷軍本人也被推至輿論風暴中心。
目前,對於事故原因,有死者家屬猜測,事故可能是小米車門鎖死無法打開導致的,也有圍觀者指出小米汽車的電池可能是引起爆燃的關鍵,還有人懷疑雷軍過往在發佈會等場合對小米汽車智駕水平的宣傳,可能給消費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誤導。
事故發生第3天的4月1日22點,雷軍終於就此次事故在個人微博上發聲。在安撫死者家屬的同時,雷軍表示小米汽車團隊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雷軍還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這是小米汽車發佈一年後,首度出現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此時,正是雷軍本人和小米汽車春風得意之際。
雷軍是造車新人,雖然如此,但和其他造車同行相比,小米的造車可謂神速。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宣布造車,三年後的2024年3月28日,小米正式推出SU7系列汽車,並正式量產交付。根據小米官方的介紹,小米滿懷敬畏之心,用三年打磨,十倍投入,自研關鍵技術,打造成了C級豪華科技轎車——小米SU7。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發佈當晚,發佈會現場聚集了半個車圈的CEO。除了“蔚小理”的創始人李斌、何小鵬、李想外,長城汽車老闆魏建軍、北京汽車集團新任董事長張建勇、寶馬前設計師等知名車圈人士均出現在發佈會現場,給雷軍捧場。
在此期間,雷軍通過減肥,“刷新”外在形象,以“溫暖的霸道總裁”的人設,化身“網紅”,親自為小米汽車造勢、做廣告。雷軍的人設行銷很成功,斬獲大量粉絲的信賴後,他被捧至神壇,小米汽車的交付量也“火箭式”上升。
據小米汽車公佈數據,過去的2024年,小米SU7系列首年交付量達13.5萬輛。僅一年時間,小米就達成了過去蔚來、理想、小鵬等新能源車企用7~8年才實現的交付量。到了2025年,僅3月份,小米SU7交付量就超過了2.9萬輛。據雷軍本人透露,截至目前,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20萬輛。
雷軍公開說過,“小米汽車上市的首月,鎖單88000輛,其中60%都是天使單,就是這些用戶沒有試駕過,沒有看過車,就直接下單了。小米汽車的均價26萬元,我覺得這就是消費者對小米沉甸甸的信任,也是小米15年來始終如一,獲得了大量消費者喜愛很重要的原因。”
2025年3月25日,小米宣佈擬配售8億股股份,配售價格為每股53.25港元,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約為425億港元,將用於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用途。這場“高位配售”被認為是港股歷史上規模第三大的閃電配售專案,僅次於比亞迪和美團。
不料,此次“小米SU7高速事故”,讓雷軍的造車神話陡遭挑戰。一部分人似乎要把他拉下神壇,但他的人設卻也十分堅挺,他的部分粉絲仍毫不動搖對他的崇拜和信任,甚至對他產生了同情。
實際上,就在小米SU7安徽高速事故發生前一日(3月28日),雷軍第一次參加了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雷軍在現場對智能駕駛侃侃而談,“在過去一年裡面我們從高速NOA到城區NOA到無圖NOA,再到端到端大模型、車位到車位,包括VLM,我們已經全量推送,任何一輛小米汽車現在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動駕駛。”
彼時的雷軍,一定也沒想到,隔天,他的世界就不OK了。
4月2日,小米報收44.55港元/股,較2025年3月19日的歷史最高價59.45港元/股已跌去25.06%。按最新市值,小米集團總市值在兩天內縮水超1200億港元。
更重要的是,此次事故令三位年輕的生命不幸離世。警鐘長鳴,搖晃在神壇上的雷軍,應該反思些什麼呢?
網友:“發聲,不是認錯,是一種態度。”
一部分網友對雷軍失望和憤怒的關鍵原因在於,雷軍在大S逝世時,在與小米公司沒有利益相關的情況下,尚能第一時間發聲哀悼,但是在此次小米SU7事故中卻24個小時沒有更新微博動態。
在這些網友看來,雖然事故的專業調查結果還未出來,但哀悼死者並不代表就是雷軍認錯,這代表的是一種對使用者關切的態度。
況且,雷軍在此前已經樹立了這樣“溫暖的霸道總裁”的人設。在第一批小米汽車交付時,雷軍親手為小米車主彎腰開車門;用戶在雷軍抖音評論區提出想要分區洗衣機時,雷軍立馬表示,讓小米家電的團隊研發安排。雷軍的人設行銷很成功,雷軍成了可信賴的“偶像”。“3·15”衛生巾行業問題被曝光后,網友紛紛許願讓雷軍進入衛生巾領域,雷軍的評論區也成為了網友的許願池。
事實上,不同於任正非、馬化騰、王傳福等逐漸低調的知名企業家,雷軍確實是當下比較難得的、仍然在頻繁發聲,且保持頻繁更新社交媒體並與使用者打成一片的企業家。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中,雷軍還帶火了海爾總裁周雲傑,也帶著海爾集團完成了在年輕用戶群體中的一次出圈。目前,雷軍抖音粉絲突破4556萬人,單月漲粉超453萬人。
但在小米SU7事故發生后,與其往日保持高頻更新的節奏不同,雷軍最終的發聲時間距離其上一條微博動態,超過24小時。事故后的3月31日,雷軍還發佈7條微博,包括小米汽車員工家庭開放日、湖北文旅宣傳、小米汽車商城上新、開店進展、武漢大學櫻花等內容,但並未發佈與上述事故相關的資訊。
雖遭質疑,但雷軍的人設卻也十分堅挺,他的部分粉絲仍毫不動搖對他的崇拜和信任,甚至對他產生了同情。
關鍵的電池、車門和智駕
爆火的小米汽車在各種設計製造的細節上,與此次事故的關聯幾何?
據小米公司發言人於4月1日午間通過微博公佈了事故初步調查情況,事故發生前車輛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處於NOA智慧輔助駕駛狀態。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4月2日消息,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寧德時代提問,3月29日發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車是不是用的寧德時代的電池?對此,寧德時代予以否認:“不是我們的電池。”
不過當天上午,小米汽車的客服人員表示,小米SU7分為標準版、Pro版以及Max版。其中事故車所屬的標準版搭載的是比亞迪的弗迪刀片電池或寧德時代電池,“兩種電池混裝的,是隨機安裝的,車主在購車時不能選擇。”前述客服人員補充道,Pro版以及Max版僅搭載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
此外,死者家屬提出的另一個疑問是,事故原因是不是車門無法開鎖才讓駕駛員錯過了最佳的逃生時間?
據中國GB 11551標準,幾乎所有符合安全法規的車輛均強制配備碰撞后車門自動解鎖安全功能,即當發生嚴重碰撞時,車輛通過感測器觸發車門解鎖,便於救援。
車控CHECK合夥人洪澤鑫此前向《中國企業家》分析稱:“車門自動解鎖的機制,其實都是發生在安全氣囊爆裂彈出之後,但這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狀態,不是所有的事故安全氣囊都會爆,所以車門可能就沒有自動解鎖。”
小米汽車客服方面表示,若遇到車輛斷電車門鎖死的情況,可嘗試在車輛下方找到應急解鎖,“車輛配備了機械把手,在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以打開”。
外界關注的另一個細節是,在事故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前,有2秒的反應時間,這是否足夠讓駕駛員採取行動避險?
據小米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小米智駕系統分為兩套方案,分別是Xiaomi Pilot Pro和Xiaomi Pilot Max。
小米SU7標準版搭載的是Xiaomi Pilot Pro智駕系統,配備1顆NVIDIA DRIVE Orin晶片、1顆毫米波雷達、11顆車外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未配備雷射雷達。
小米SU7 Pro標配Xiaomi Pilot Max平臺,搭載1顆雷射雷達、3顆毫米波雷達、11顆高清攝像頭及12顆超聲波雷達,由兩顆NVIDIA DRIVE Orin提供508TOPS的綜合算力。
而智能駕駛也正是當前新能源車企中,核心的競爭領域。今年年初,車圈巨頭比亞迪剛剛掀起智駕平權運動,推出雷神之眼,引發吉利、奇瑞等企業跟隨,高速領航功能目前已經可以裝在10萬元不到的汽車上,普及度正在變得越來越高。
雷軍也相當重視小米汽車智駕的研發進展。“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小米智能駕駛團隊發佈了4個重大版本,從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到城區NOA,再到無圖城區NOA,最後到端到端全場景自動駕駛,完成了我三年前對他們提的要求,進入智慧駕駛行業第一陣營。”雷軍曾在今年年初的直播中透露。
智慧電動汽車是汽車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此次事故也警示,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技術需要被重新反思、檢視、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