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養娃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困惑:
“寶寶吃奶時總是哼哼唧唧,吃一會兒停一會兒,到底吃飽了沒有?會不會餓著?會不會撐到?”
寶寶還小,他不會說話,但是他通常會 通過哭鬧給你一些信號。
只要細心觀察,作為新手爸媽就能輕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喝足啦!
新生兒寶寶出生後,眼睛可能還不怎麼會張開,但他只要聞到媽媽氣息,他就能感受到媽媽來了。
他就意識到等下就有奶吃了,而且聽到媽媽說話聲音,他會哭得更加兇了。
這時候媽媽們就要趕緊去餵他喝奶了,寶寶就像好幾天沒吃一樣,囫圇吞棗一樣,咕嚕咕嚕猛喝。
通常來說,寶寶吃飽後,會露出滿足的表情,像個小天使一樣,安靜地依偎在你懷裡,甚至還會甜甜地睡著。
如果寶寶吃完奶後仍然哭鬧不安,或者東張西望,舔嘴唇,那可能是還沒吃飽,媽媽就要繼續喂他吃。
大家有沒有發現,每次寶寶在吃奶時,都會會發出“咕咚咕咚”的吞咽聲。
千萬別怕,反而要恭喜你,這是奶水進入寶寶胃裡的聲音。
寶寶吃奶很開心,吃的也很多,才會長高高、變胖胖。
不過隨著寶寶咕咚咕咚吞咽聲慢慢消失,說明他也快吃飽喝足了。
如果寶寶吃奶時吞咽聲一直很急促,或者吃一會兒就停下來哭鬧。
那可能是媽媽的奶水不足了,需要換另一邊來吃,不要一直吃一邊。
如果奶水充足的,寶寶還哭鬧的話可能是寶寶吃奶姿勢不正確。
寶寶每次吃飽後,而且排尿次數會增加,他尿一次,他也容易餓得快。
月子裡的寶寶基本上一天要換個10片以上尿布濕,因為他的腸胃很小,很容易吃了就拉,拉了又要吃。
滿月過後,寶寶每天就會尿濕6-8片尿布,尿液顏色清澈或淡黃色。
如果寶寶尿布濕得很少,或者尿液顏色很深,那可能是攝入的奶量不足。
如果我們要看寶寶每次到底有沒有吃飽,你就看他的體重來判斷,肉眼可見的,簡單又直觀。
滿月體檢,看他是不是體重和身高有增長?如果沒怎麼長,一說明奶水不足、二說明他幾乎沒吃飽!
雖然說寶寶出生後,體重會有一個生理性下降的過程。
但一般在7-10天后會恢復到出生體重,之後每周體重增長150-200克左右。
如果寶寶體重增長緩慢,或者長時間不增長,那就要考慮是不是餵養不足了。
對了,除了以上4點,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和睡眠情況。
吃飽喝足的寶寶,精神狀態好,而是他的睡眠安穩。
如果寶寶總是哭鬧不安,睡眠時間短,那也可能是沒吃飽的表現。
當然,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食量和吃奶習慣也各不相同。
媽媽們要細心觀察,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餵養規律。
如果實在擔心寶寶吃不飽,可以諮詢專業的兒科醫生或母乳餵養顧問。
最後,提醒各位媽媽,母乳餵養是按需餵養,不要拘泥於時間和次數。
寶寶想吃就餵,這樣才能保證寶寶獲得充足的營養,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