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多愛吃雞蛋你知道嗎?雞蛋,幾乎是每一個中國家庭的必備食材,中國人愛吃雞蛋,一日三餐都愛,早餐,水煮蛋、茶葉蛋、雞蛋羹、煎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中餐和晚餐,西紅柿炒雞蛋、辣椒炒雞蛋、韭菜炒雞蛋、銅錢蛋、西紅柿蛋湯、紫菜蛋湯等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全球雞蛋消費第一大國,我國每年至少吃掉4000億表雞蛋,連起來的長度甚至能圍繞地球550圈,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2020年我國國內雞蛋消費量2947.8萬噸,全球排名第一;人均296枚,全球排名第三。
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中國人愛吃雞蛋,那絕對不是吹牛。
為什麼雞蛋在中國如此受歡迎?原因很簡單,雞蛋物美價廉,比如同樣的20塊錢,你可能去買肉,只能得到一小塊,可能只能吃上一兩頓,但是雞蛋就不同了,就算雞蛋2塊錢一個,20塊也可以買到10個,你一天早上吃一個,差不多也能吃上十天的時間,而且雞蛋里營養豐富,在中國老百姓看來,無論是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還是處於妊娠期的孕婦,無論是上班的年輕一族還是患病的老人,雞蛋都是非常有營養的食材。
雞蛋里最重要的營養物質就是蛋白質,一個雞蛋含有的蛋白質大約是12%,一個雞蛋的重量大約是50-60g,食用一個雞蛋,大概能夠為人體補充6-7.2g的蛋白質。而100克牛奶所含的蛋白質是3克左右,也就是吃一個小小的雞蛋所獲得的蛋白質相當於喝半杯牛奶了。
除了蛋白質以外,雞蛋里還含有卵磷脂、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素都對健康有好處。
可是,雞蛋雖好,但浙大的一項研究,卻讓人大跌眼鏡。
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選取了美國NIH-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中52萬名參與者的數據,以此來評估雞蛋和膽固醇攝入與全因、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在平均16年的隨訪中,受試者中有近13萬人死亡。在調整了人口統計學特徵和飲食因素后,研究人員發現全蛋攝入量和全因死亡率顯著相關。在進一步調整膽固醇攝入量后,全蛋攝入量仍然與全因死亡率之間有顯著關聯。
每日額外攝入300mg(一顆雞蛋內約含有186mg膽固醇)膳食膽固醇會導致過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19%、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16%、癌症死亡風險會增加24%。另外,每天額外攝入半個雞蛋和全因死亡率增加7%相關。
看這樣一項研究,很多人會說,既然雞蛋里含有很高的膽固醇,那麼雞蛋還能吃嗎?
當然是能吃的,因為一個人一日三餐,不可能只吃雞蛋,一個人每天膽固醇的攝入是否超標,不僅要看雞蛋的攝入量,也要看其他食物的攝入量,不能說吃了雞蛋就會升高膽固醇,吃其他的食物就不會,吃雞蛋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吃其他的食物就不會。
第一,相對於這些食物,雞蛋里膽固醇含量真不高
真正膽固醇含量很高的食物,其實是動物內臟、動物腦、肥肉和油炸食物,比如100克豬肝含膽固醇288毫克,是瘦豬肉的3.5倍,每100克的豬腦中含有膽固醇2571毫克,膽固醇含量位居各種食物之首。
一個雞蛋里含有186mg膽固醇,一個雞蛋的重量是50-60g,這也就意味著,每100克的雞蛋,膽固醇含量僅為93毫克。
很多人每天除了吃雞蛋,還去吃動物內臟、動物腦、肥肉和油炸食物,然後發現膽固醇高了,就讓雞蛋來背鍋,這可真冤枉。
第二,烹飪雞蛋的方式不同,決定了膽固醇含量也不同
其實,最適合大家吃的是水煮蛋,通過水煮,既最大程度保證了雞蛋的營養,又殺滅了雞蛋中可能存在的沙門氏菌,像油炸雞蛋、煎蛋這些烹飪方式,都會增加雞蛋里膽固醇的含量。
第三,雞蛋每天2個以內沒問題,吃太多要注意
中國營養學會發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薦一個人每日吃1-2個雞蛋,有的人,一日三餐都要吃雞蛋,早餐吃煎蛋,中餐吃辣椒炒雞蛋,晚餐還是要吃雞蛋,一天下來,光雞蛋就能吃五六個,這顯然是多了。
第四,這些雞蛋要少吃
油炸雞蛋和煎雞蛋要少吃,因為會增加雞蛋里膽固醇的含量,特別是中老年人要少吃。
毛雞蛋要少吃,毛雞蛋是指沒有孵化成型的小雞,很多人認為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其實並不是,而且還有感染風險。
溏心蛋要少吃,因為雞蛋沒熟透,雞蛋里可能殘留細菌,吃這樣的雞蛋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