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小城成為中外民眾增進友誼的熱土(外國遊客感受“中國之美”)
更新于:2025-04-04 22:26:52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郭曉龍  李亞楠  張雲河

  點上一份豆漿油條,在零下12攝氏度的黑河來一場“早市奇遇”;在霍爾果斯的新、老國門打卡,到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採購中國商品;去廣西東興體驗漢服旅拍,再到中越人民友誼公園感受兩國“同志加兄弟”的情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開始頻繁探訪一些極具特色的中國邊境小城。特色邊境游,為外國遊客帶來美食、美景、新奇體驗,這些小城也成為中外民眾加深相互理解、增進彼此友誼的熱土。

  黑龍江黑河——

  “兩國人民在食物裡找到共同語言”

  清晨5時35分,黑龍江黑河市的氣溫還很低。晨霧繚繞中,黑河市文化街早市攤位的燈光次第亮起。來自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伊萬諾夫一家將羽絨服拉鍊拉到最高,拎著4個保溫飯盒朝早市快步走來。

  早市裡中俄雙語的招牌下,熱氣騰騰的豆漿、油條、蛋堡、包子等早餐已經準備好。俄羅斯遊客與本地市民摩肩接踵,一起在寒風中大快朵頤,形成了黑河“國際化大早市”的獨特景觀。

  “聽說熱豆漿能熏化睫毛上的冰晶!”伊萬諾夫9歲的女兒瑪莎哈著白氣,接過攤主遞來的瓷碗,吹開浮在表面的豆皮,抿了一口,“這味道像極了媽媽煮的甜湯!”伊萬諾夫一家的導遊陳旭告訴記者:“早市是俄羅斯遊客來到黑河的‘必修課’,他們愛這裡的煙火氣,更愛中國人的熱情。”從2016年起,陳旭便開始在黑河帶遊客,已經服務了近千名俄羅斯遊客。

  攤主李桂芳的豆漿車前,6盞小紅燈籠在寒風中搖曳,潔白的冰霜下,寫有“甜豆漿”字樣的彩色俄語燈牌閃爍著。“俄羅斯朋友最愛加雙份糖。”她熟練地舀起滾燙的豆漿,倒入印有中俄雙語的文創紙杯。話音未落,伊萬諾夫已經掏出手機,螢幕上是翻譯軟體里的中文:“請給我加3勺糖”。

  端著熱騰騰的豆漿,伊萬諾夫一家來到位於早市中心的露天就餐區,準備嘗試一下社交媒體上“黑河早市攻略”中推薦的“碳水炸彈套餐”——金絲捲餅裹土豆絲,配油炸糕蘸白糖。路過的黑河居民孫淑芬看到伊萬諾夫不熟練的樣子,親自上前教學:“要像包繈褓那樣輕輕裹才不會漏。”

  走近另一個攤位,60歲的張建國正用凍得通紅的手拾起黑玉般的凍梨。這位賣了30年凍梨、凍柿子的老攤主,如今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常用語。他一邊哼著《喀秋莎》,一邊抄起小錘輕敲凍梨,隨著冰殼應聲碎裂,晶瑩的果肉露了出來,引得俄羅斯遊客紛紛舉起手機。

  “簡直像在吃阿勒泰山的冰雪!”來自莫斯科的美食博主葉卡捷琳娜將鏡頭對準流淌著琥珀色蜜汁的凍梨。伴著這條視頻將要發佈的配文是《早市裡的中俄諺語》——“俄羅斯諺語講‘麵包是萬物之首’,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兩國人民在食物裡找到共同語言。”

  陳旭告訴記者,很多俄羅斯遊客都覺得到黑河旅遊感受到了幸福,幸福不僅來自風景與美食,更來自人與人之間毫無保留的善意。當俄羅斯大叔用筷子顫巍巍地夾起油條,當中國的蛋堡攤主學著用俄語說“祝您吃好喝好”,當凍柿子與俄羅斯蜂蜜在同一個塑膠袋裡相偎……這些交融在食物中的文化符號,正在成為這張“跨國早餐桌”上睦鄰友好的生動寫照。

  新疆霍爾果斯——

  “雖然隔著國界,但人和人心的溫度是一樣的”

  “老闆,兩份炒米粉!”“來啦?還是老樣子,牛肉芹菜、中辣?”

  剛到午飯時間,來自哈薩克的馬哈巴提和兒子阿力別克拎著購物袋走進了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一家米粉店。二人是這裡的常客,店主已經記住了他倆的口味。

  “這裡商品種類很豐富,買東西一次就能買齊。”等上菜的間隙,馬哈巴提打開購物袋展示這一趟的“戰績”——給自己的一條裙子、給兒子的一件外套和一雙鞋,還有兩件小家電,“中國商品物美價優,我們基本上每個月都會來一次這裡。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店鋪都有翻譯,介紹商品、講價都沒有障礙。”

  比馬哈巴提來得更勤的,是同樣來自哈薩克的商人巴合特江,他前一天剛採購了2噸貨物,第二天又來加了1噸。“今天主要採購床上用品和服裝,因為中國商品品質好,在我們國家很受歡迎。”巴合特江從2018年起就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做採購批發生意,以床上用品和服裝為主,有時候也會根據客戶需求採購家電等,“中國這幾年發展得很快,商鋪明顯變多了,採購選擇也更多”。

  2024年,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進出中方區域旅客749.5萬人次,同比增長79%。為了方便旅客,該中心海關開闢智慧驗核通道,將出入區智慧閘機通道增加至24條,發揮智慧卡口人員分流功能,實現旅客5秒“無感”通關。

  在霍爾果斯公路口岸,記者遇到了哈薩克遊客奧然一家。奧然帶著女兒剛剛結束在伊犁和烏魯木齊的旅程,準備返回哈薩克。

  “早就知道新疆風景好,現在有了免簽政策,來這裡更方便了。”奧然說,入境時他走的免簽通道,不到15分鐘就辦完了所有通關手續。

  這趟旅程,奧然去了霍爾果斯的新、老國門打卡,還去了賽里木湖、六星街、喀讚其等景點。在喀讚其民俗村,他看到老人家坐在門前曬太陽,孩子們嬉戲打鬧,年輕人彈著冬不拉唱歌。“感覺這裏人們的日子過得幸福又滿足。”奧然感慨道。

  奧然還跟記者分享了一段旅行中的小故事。在伊寧市打車時,司機聽說他從哈薩克來,便切換成哈薩克語與他聊了一路,下車時還少收了5元錢車費,說“鄰居串門不用計較”。“這種瞬間讓我覺得,雖然隔著國界,但人和人心的溫度是一樣的。”奧然說。

  今年前兩個月,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境旅客11.1萬人次,其中外籍旅客1.8萬人次,同比增長21.4%。中哈免簽之後,像奧然一樣到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越來越多。

  廣西東興——

  “我看到了高樓大廈,看到了獨具風情的建築,還看到了人們的一張張笑臉”

  陽春三月,廣西防城港東興市迎來跨境客流高峰。

  “看!我的姿勢帥不帥?”東興國門景區,42歲的越南遊客裴海寧身穿中國傳統服飾,輕搖摺扇。這是他第一次嘗試旅拍。

  環佩叮噹、親子簪花、漢服妝造,旅拍館里,遊客的選擇多種多樣。“中國店家為我泡了一杯濃茶,貼心地指導我使用扇子、寶劍等各種小道具。我感到特別溫暖,像在家裡一樣。”裴海寧說,“中國人民熱情好客,一句‘你好’就可以開啟一段對話。”

  裴海寧家住與東興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時常來東興走走逛逛。“這裡的風景很吸引人,我都看不過來了!”裴海寧這瞧瞧、那看看,在不同地標打卡,“比電視上還要漂亮!”

  漫步東興街頭,中越人民友誼公園、胡志明亭處處體現“同志加兄弟”的情誼,號稱“東興外灘”的河堤路遊人如織。

  “所有支付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很方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文化,充滿魅力,令人著迷!”裴海寧說。

  和裴海寧有同樣感受的,還有越南人阿衡。站在東興口岸北侖河一橋,她“一步跨兩國”:“我幾乎每天都往來東興做些小生意,這裡營商環境好,貿易活躍。”

  面對出入境客流持續攀升,東興市多措並舉,積極應對。東興邊檢站實行“預報預檢”機制,依託大數據分析,精準預判暫態客流峰值,動態增開查驗通道、優化警力部署,旅客候檢時間大幅縮短。

  來自越南太平省的阮氏華隨旅行團來到東興,59歲的她一下車便四處拍照。

  “開放!幸福!和諧!”阮氏華說,“在東興,我看到了高樓大廈,看到了獨具風情的建築,還看到了人們的一張張笑臉。”

  2023年底,廣西防城港至東興的鐵路開通運營,東興開闢了“海上跑動車”的遊玩新體驗,不少遊客從這裏出發,去南寧、上海、北京,探索更加廣闊的中國。

  據東興邊檢站統計,截至3月21日,今年從東興口岸出入境人數超180萬人次,含入境越南旅遊團2000餘個,超2萬名越南旅客隨團經東興口岸入境中國遊玩。目前,東興正在深化與芒街在文化、體育、旅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著力加強該市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升服務品質和遊客體驗,進一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旅遊安全與監管,使遊客獲得愉快、難忘的旅遊體驗,擦亮東興市入境遊品牌。

簪花人 (遇見)
簪花人 (遇見)
2025-03-26 02:57:06
古韻與風情之光
古韻與風情之光
2025-03-26 03:09:11
仙島湖遊記
仙島湖遊記
2025-03-26 03:10:04
無錫櫻花嘉年華啟幕
無錫櫻花嘉年華啟幕
2025-03-26 03:10:56
地坑院裡的童年
地坑院裡的童年
2025-03-26 03:12:35
慢車謠
慢車謠
2025-03-26 03: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