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友有4種表現,可能是胰島功能受損嚴重
胰島是人體胰腺中調控血糖的細胞團,能夠分泌胰島素,胰島功能即胰島調控血糖、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引起胰島功能受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遺傳、年齡、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免疫系統異常、糖尿病前期及某些疾病、化學物質或藥物所致等。
胰島功能一旦出現障礙,就可能影響血糖的穩定,甚至被糖尿病盯上。研究發現胰島功能受損從糖尿病前期就已經開始了,之後會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不斷下降,確診為糖尿病時,胰島功能其實只剩50%了。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佳,也會加速胰島功能的下降。
因此,糖尿病人一旦出現以下4種表現時,可能暗示你的胰島功能受損嚴重,必須馬上採取行動。
1、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
短期內沒有減肥的行動,但體重卻明顯下降,可能是胰島功能受損引發血糖失控、代謝紊亂所致。
2、吃多種降糖葯血糖還是高
明明飲食上進行了嚴格控制,同時還服用了兩三種降糖葯,但血糖控制效果就是不好,多半意味著胰島功能異常。
3、空腹血糖經常超過10
空腹血糖越高代表胰島功能越差,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空腹血糖值超過10的人,胰島功能只有4%。
4、血糖波動很大
如果糖尿病患者一直用藥治療,但血糖波動很大的話,要警惕胰島功能異常所致。
糖尿病患者想要知道自己的胰島功能好不好,有兩種較為直觀的檢測方法。一個是胰島素釋放試驗,即測試空腹狀態和進食后胰島細胞能分泌多少胰島素;另一個是C肽素釋放試驗,人體分泌胰島素的同時也會分泌C肽,通過檢測C肽能看出胰島素的分泌量。
血糖問題困擾了不少人的身體健康,俗話說病從口入,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影響血糖。有說法稱麵條是精製主食,吃多了會增加胰島負擔,影響胰島功能,真的是這樣嗎?
麵條的主要原料是麵粉、水、鹽等,因此食用麵條主要是攝入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中的澱粉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長期過量食用麵條確實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增加胰島負擔,甚至還可能會引發糖尿病。
但這並不意味糖尿病人不可以吃麵條,畢竟碳水化合物代謝產生的葡萄糖是大腦能量的來源,不吃主食或吃得太少反而可能會導致低血糖。《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2)》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普通人差不多,供能佔比應該在45%—60%。
山東省聊城市第五人民醫院主治醫師陳賢賢刊文介紹,有些糖尿病人之所以吃麵條后,血糖飆升可能與錯誤的食用方式有關。
1、吃得太快,連麵帶湯都吃光
很多人吃麵時,不但進食速度快,還喜歡連麵帶湯都趁熱吃掉,糊化的面条和汤水仍容易被消化,這樣吃法很容易會加速血糖的上升。
2、吃得太多
麵條口感順滑,容易咀嚼和吞咽,不知不覺中就會吃下很多,而且很多吃麵都是用大碗,面多菜還少,吃得太多碳水,很容易導致餐后血糖升高。
3、蔬菜、肉食等吃得太少
一般人們吃米飯會配一些炒菜食用,但吃麵條的話可能就有一兩個菜葉子,面多菜少肉少,碳水化合物佔比高,很容易導致餐后血糖高。
胰島負責調控人體的血糖,胰島功能受損后,血糖就可能會失控。尤其是下面這幾種錯誤的飲食習慣,很容易加重胰島負擔,加速血糖的升高。
1、高糖食物
經常食用高糖食物,會加速血糖的上升,加重胰島素抵抗,平常要少吃糖果、果脯、蜜餞、甜飲料及含糖量高的餅乾等高糖食物。
2、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中油脂含量高,吃多了會加速升糖速度,更容易被動脈粥樣硬化盯上,還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建議平常要少吃油餅、油條、炸糕、炸雞腿等油炸食物。
3、西式速食
披薩、漢堡、炸雞翅、薯條等一些西式食物,雖然做法簡單,但營養單一、熱量高,經常食用很容易增加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風險。
4、精細米面
饅頭、白粥、拌湯、麵包等精細米面類食物,經常食用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胰島負擔,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風險。
5、超加工食品
爆米花、香腸、方便麵、蛋糕、薯片、火腿等加工食品中,一般含有很多脂肪、鹽分、添加糖等,長期食用不利於血糖的控制,而且可能會加重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不但要嚴格做到飲食控制,還要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當然,並不是說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吃麵條了,糖尿病患者依然要適當食用主食,但要少吃高糖食物、油炸食物、西式速食、精細米面和超加工食品等。
參考資料:
[1] 《想治好糖尿病,你需要喚醒胰島細胞》.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DDMC中心.2024年07月11日
[2] 《【健康科普】胰島功能如何測定?看這裡→》.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2024年08月22日
[3]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麵條嗎?》.聊城市第五人民醫院糖尿病中心.2024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