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征途中,一項前所未有的壯舉於日期:4月1日上午9點47分震撼上演。四名勇敢的宇航員搭乘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從美國東部時間3月31日晚間啟程,踏上了一條直接穿越地球兩極的太空航線。
這項名為“弗拉姆2號”的任務,標誌著人類首次實現了載人繞地球極地飛行的壯舉。飛船在距離地球表面約425至450公里的高空翱翔,穿越了地球的極地冰蓋與浩瀚的海洋,這一壯麗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
“弗拉姆2號”任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太空旅行,更是一場科學實驗與探索的盛宴。在為期三到五天的旅程中,四名宇航員將參與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專案,從捕捉軌道上的極光美景,到測試專為小型航太器設計的緊湊型運動器材,再到在微重力條件下培育平菇,以及首次在太空環境中進行X光拍攝,這些實驗涵蓋了科學、技術、生物等多個領域。
此次任務的獨特之處在於,宇航員們將沿著一條前所未有的極地軌道飛行。與通常運行在地球赤道附近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相比,“弗拉姆2號”將以90度的方向飛行,完全垂直於赤道,這是人類載人航太史上的一次大胆嘗試。
回顧歷史,最接近地球兩極的載人飛行任務是1963年蘇聯的“東方6號”任務,但其飛行傾角僅為65度。相比之下,“弗拉姆2號”的飛行路線更加極端,對技術和能量的要求也更高。波士頓大學空間物理學教授傑弗里·休斯指出,將物體送入極地軌道需要比赤道軌道更多的能量。這是因為地球在赤道處的自轉速度最快,約為每小時1600公里,而越往兩極自轉速度越慢。因此,在赤道附近發射火箭可以“蹭”到地球自轉的能量,節省燃料並減小火箭體積。然而,極地軌道是南北向的,無法利用地球自轉的速度優勢,全程需要火箭自行加速,自然對燃料和火箭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