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輛智慧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汽車電子電氣(E/E)架構正經歷從分散式到區域控制,最終邁向中央集中式架構的重大變革。這一進程中,智能駕駛晶片、智慧座艙晶元以及中央域控制器晶元成為了新一代汽車E/E架構的核心組成,其中,中央域控制器晶元因技術壁壘極高,國內僅有少數企業涉足研發。近期,一家名為北京市辰至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辰至半導體”)的初創企業,在這一高端晶元領域嶄露頭角。
辰至半導體,這家相對低調的公司,究竟擁有怎樣的實力,敢於涉足技術難度極大的晶元研發?在從零到一的晶元研發之路上,它又是如何克服重重挑戰的?
汽車晶片,尤其是車規級晶片,其開發難度被廣泛認知。按照等級難度劃分,晶片從消費級、工業級到汽車級、軍工航太級,對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逐級提升,認證流程也愈發嚴格。辰至半導體專注於研發的中央域控制器晶元,更是達到了ASIL-D級功能安全認證,這是汽車晶片功能安全的最高等級。ASIL-D認證意味著晶元能在複雜、高風險的汽車環境中穩定運行,確保駕乘安全與系統穩定。
為了獲得ASIL-D認證,辰至半導體從產品定義、開發到生產製造的全流程,都建立了嚴格的安全機制。其自主研發的C1系列晶片,採用多核異構架構,集成了多種網路介面、安全加密引擎和高性能處理器,不僅滿足了ASIL-D級功能安全要求,還具備高速數據處理能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低功耗特點。C1晶片支持硬體加密,包括國際加密演算法和國密演算法。
辰至半導體的成立,源於對高端晶元國產化難題的攻堅決心。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採用國產晶元的比例雖有所提升,但主要集中在低端通用類晶元和IGBT等,高端汽車晶元的國產化率依然較低。在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高端晶元作為核心技術支撐,長期依賴進口,不利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以中央域控制器晶元為例,荷蘭恩智浦公司的S32G幾乎壟斷全球市場,國產化率幾乎為零。
辰至半導體的研發團隊,由來自Marvell、NXP、哲庫、聯發科等國內外知名晶元設計公司的專家組成,覆蓋了積體電路設計、軟體開發、硬體系統研發和產品測試的全流程。成熟的團隊意味著辰至半導體在創業初期就具備了定義產品、確定研發方向和場景的能力。這一優勢,加上清晰的發展方向和快速市場化的策略,使其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
然而,辰至半導體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內部研發創新,還來自外部競爭。在車規級MCU市場,英飛淩、NXP、Microchip等國際頭部廠商佔據主導地位。國內雖然湧現了一批座艙、智駕高端晶片商,但在自研晶元進程中,普遍面臨先進製程研發緩慢、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產業生態構建難等問題。同時,國際大廠憑藉龐大的出貨量和豐富的上車經驗,在成本控制、生產工藝和產品優化上更具優勢。
儘管如此,辰至半導體以及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晶元力量,正在推動晶元國產化從零到一的突破。晶片是“十年磨一劍”的生意,對於辰至半導體而言,研發成功只是長征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打破國外晶元主導格局,需要全行業持續填補技術鴻溝,構建起自主可控、富有韌性的晶元產業生態。只有這樣,國產晶元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突圍,徹底改寫由國外晶元主導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