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慧主題日專場論壇、2025“智領未來”北京人工智慧系列活動“通用人工智慧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召開。
近年來,北京市為加快打造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地,促進人工智慧加速賦能千行百業,發佈了《北京市推動“人工智慧+”行動計劃(2024-2025年)》。為積極落實北京市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戰略佈局,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簡稱“通研院”)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援下,依託自身人才資源和科技研發能力,結合市場需求,在會上重磅發佈了覆蓋通用智慧體+行業智慧體+社會智慧體三大智慧體矩陣。其成果以“原創技術-產業賦能-社會智慧”三級聯動模式,推動人工智慧從單一智慧向社會智慧轉變。
“通通”2.0在大會上重磅發佈。相較於“通通”1.0版本,“通通”2.0在語言、認知、動作、學習、情緒、交互方面實現了多種核心能力的升級。
一是價值與心智驅動的多輪對話。“通通”2.0版本實現了一個有自身價值觀、世界觀的小女孩,在理解對話目標意圖的基礎上,遵循自身價值和人格,利用對話策略來引導對話的走向,從而達到自身的目的。
二是基於交互反饋的推理和學習。“通通”生活在高度仿真的複雜、動態三維虛擬場景中,1.0版本的“通通”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如果周圍環境時刻在發生變化,會導致她原本規劃的任務無法順利完成。但“通通”2.0可以即時回應外界場景的變化,進行反思和重新規劃,對已有任務進行掛起、恢復、修改或取消等處理,同時動態生成新的任務規劃,從而以更靈活、智能、多變的方式完成指令。不僅如此,不同於當前大語言模型普遍採用的離線數據驅動的學習模式,“通通”在和場景交互(自主學)及與人類的多模態對話(他人教)過程中,能動態更新自身的知識庫,價值函數和技能,使得它初步具備類人的持續反思和成長的能力。
三是多智慧體交互。研究人員為“通通”打造了幼稚園、六口之家等多智慧體場景,並在場景中設置了各自獨立,具備自身價值、能力、人設、狀態的多個智慧體,在這種多智慧體場景中,通通不僅需要理解周圍環境,還需要理解環境中其他智慧體,識別他們的身份、性格和自身的關係、彼此之間的關係和物品的關係、當前動作、意圖、氣氛等,並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自身的任務規劃,包括發起和回應對話,實施複雜行為交互。
會上還發佈了全球通用人工智慧數理定義、評級標準與測試平臺通智測試(TongTest);三維場景重建與具身智慧數據構建平臺“通通到我家”,該平臺能“把現實世界搬進電腦”,讓智慧體“通通”走進千家萬戶;通用人工智慧行業智能體工廠(TongAgents),其是助力行業AI Agent快速孵化的高效工具與平臺,就像一個智慧體的“製造工廠”;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多智慧體實驗室負責人陳爍介紹了社會級智慧體,並現場演示了大型社會模擬器(Large Social Simulator)。
在北京市科委會、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援下,通研院積極連結具身機器人行業夥伴,將“通通”的技術優勢,即人形機器人的“大腦”賦能到機器人本體上。聯合樂聚、宇樹等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共同發起成立“通智大腦聯盟”。該聯盟通過打破技術壁壘,聚焦垂域場景的通智大腦和具身本體協同研發及應用,將實現在物理空間上具身智慧體從感知到決策、從學習到執行的閉環,加速核心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
此外,會上還發佈了“北京人工智慧安全治理協同創新矩陣”,該矩陣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設立的6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為關鍵節點,鏈接國家級科研機構、頂尖高校、新型研發機構與行業領軍企業的創新資源,共織生態網路、共用創新勢能,構建系統化的安全與治理體系。
九派新聞記者 溫豔麗
編輯 萬璿 付珊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