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告:有特大地震風險,或致近30萬人死亡
更新于:2025-03-31 17:35:43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3月31日,日本政府方面公佈了有關“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最新損失估算數據。數據顯示,如果“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大可能超過292萬億日元,較上一次在2013年得出的估算值(約220萬億日元)大幅上升。

此外,本次發佈的估算數據顯示,“南海海槽特大地震”如果發生,至多或導致29.8萬人死亡。

研究已知,以日本東海地區以西的太平洋沿岸為震源的巨大地震迄今為止反覆發生,最後一次是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

日本氣象廳及地震相關專家等方面認為,自靜岡縣到南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在未來有發生特大地震的風險,並持續在關注和評估相關數據。

日本“南海海槽”地帶曾多次發生強震

南海海槽是指日本本州島駿河灣至九州島以東海域的一道海槽,由菲律賓海板塊和阿莫爾板塊的裂張運動形成,海槽深度為4000米至4800米。據瞭解,南海海槽沿線大約每100年至150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地震,如果附近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可能預示著南海海槽即將發生大地震。

有數據指出,地殼大型逆衝斷層即俯衝的大洋板片與上覆板片之間的邊界地帶,產生了全球大多數8級以上的大地震。

1707年,南海海槽破裂帶大部分區域幾乎同時斷裂,導致日本發生了“寶永地震”,震級8.4級,引發大規模海嘯。1854年,日本又發生了因南海大型逆沖斷層引發的強震。1946年,因南海海槽活動,日本發生南海道大地震,引發巨浪海嘯,造成上千人遇難或失蹤,這也是日本最近一次由南海海槽引發的地震。

去年8月,日本宮崎縣發生7.1地震,日本氣象部門當時向高知、愛媛、大大、宮崎和鹿兒島各縣發出海嘯預警,並首次發佈“日本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預警”。

來源丨央視新聞用戶端、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