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10年內最成功的球隊,金州勇士在輪換用人上向來是比較靈活的,在科爾打造的體系下,只要你能在比賽中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就有可能從邊緣球員一步步進入輪換,甚至直接進進球隊首發位置。特別是在球隊位置相對最不固定的內線禁區。
本賽季勇士的內線輪換發生不小變化,這其中最大的變動,來自於波斯特和傑克遜-大衛斯兩位年輕中鋒。
在此前勇士內線遭遇傷病潮的情況下,波斯特意外獲得了上場機會,而他在首秀中就用精準的投射證明瞭自己在隊內的價值。而勇士向來喜歡空間型內線,波斯特也正好具備這一點優勢。科爾很快就發現了他能在進攻端拉開空間的能力,甚至未來能夠成為勇士戰術體系提供新可能的契機。
於是,在後續的比賽里,波斯特的角色逐漸穩固,如今他已經成為勇士輪換中的固定一員。雖然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內線大閘,但他的投射能力彌補了勇士在五號位上的某些短板,而科爾也正好是看中了這一點,持續給予他相當長的出場時間。
而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愁。
波斯特崛起之後,也讓勇士內線輪換發生了微妙變化,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傑克遜-大衛斯。
回顧上賽季,傑克遜-大衛斯一度是勇士的首發中鋒,在保羅帶動下,他的表現相當不錯,籃下終結能力穩定,防守也能給予一定貢獻。本賽季他的場均數據也不算太差,依舊能夠在有限時間內貢獻7分5籃板,依舊屬於一位合格水準的輪換內線選擇。
但問題在於,他的特點似乎有些不符合勇士目前的需求。相比於老將魯尼,他的籃板能力稍遜一籌;而對比波斯特,他的投射能力又顯得不足。而勇士向來是講究空間的球隊,特別是在科爾的戰術體系下,一個沒有三分投射能力的藍領大個子,生存的空間相當的狹小。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傑克遜-大衛斯逐漸被球隊體系邊緣化,甚至近期已經基本掉出常規輪換之外了。
參考如今勇士的內線模式,基本上能夠擺出三位主要輪換,小陣容時,追夢格林會客串五號位,提供防守組織;至於波斯特則是憑藉投射能力來獲得機會,老將魯尼主要是負責籃板球。
按照目前的緊張局面,傑克遜-大衛斯在這種情況下確實很難再獲得機會。從球員風格上來看,他既不具備波斯特的拉開空間能力,也無法像魯尼那樣在籃下穩定保護籃板、提供護框價值,在勇士現有的戰術體系下,他的角色就變得很尷尬了。
當然,NBA的賽季漫長,變數隨時可能發生。如果勇士在未來的比賽中再度遇到內線人手緊缺的意外情況,或者球隊戰術有所調整,傑克遜-大衛斯或許還有機會重新進入輪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很可能會成為這次內線調整中的最大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