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推薦的一個劇#一個13歲的孩子能有多壞?
關於這個問題,近期百度一高管的女兒就給出了一份答卷。
僅因一句簡單的話語,13歲的她就公然無視法律法規,對數名網友進行“開盒”。
在這起事件發生之後,身為百度高管的父親在其朋友圈的道歉聲明中,則處處以“孩子小”為由維護著13歲的女兒。
但一切惡果都能以“孩子小”為由草草了事嗎?
豆瓣8.8分的神劇《混沌少年時》給出了答案。
劇中的傑米與百度高管的女兒一樣,都是一名13歲的少年,但不同的是,13歲的他必須為自己犯下的罪行承擔責任。
故事的開場,員警手持槍械,在一個清晨撞開了一平民的家門。看到這陣仗不禁讓人以為,他們所要抓捕的犯人是一名窮凶極惡的人。
結果,當鏡頭隨著他們的身影來到2樓時,犯人的身份終於被揭露,是僅有13歲的少年傑米。
面對警方的突如其來,以及頂在腦門上的槍械,傑米尿了褲子。
可就這麼一個害怕得尿了褲子的男孩,究竟做了什麼事情讓警方出動大量的警力抓捕他?
這不僅讓傑米一家百思不得其解,同時也是編劇在開篇時拋給觀眾的一個懸念。
在開篇的懸念過後,編劇在後續的故事並沒有主打“懸疑”,而是以一種記錄的方式,展現警方、傑米以及傑米的家人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切行為舉止。
當警方告訴傑米的家人,傑米涉及一起惡性案件時,一家人都驚呆了。因為在他們眼中,傑米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怎麼會與惡性案件牽扯到一起呢。
所以在案件真相被揭露前,他們始終認為這是一個誤會。
另一頭,在拘留室的傑米也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自己是冤枉的。
可事實真的如他們所想的一樣嗎?
一條監控視頻粉碎了他們的所有預想,坐實了傑米殺人的事實。
但令人不解的是,從傑米的社交軟體上來看,受害者凱蒂曾在他的社交帳號下有過多次評論,似乎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傑米所說的那樣陌生。
那麼,傑米為什麼會說他們並不熟悉呢?
為了探究背後的真相,傑米犯案的動機,以及找尋丟失的兇器,警方來到傑米的學校進行調查。而故事的視角也從未成年人犯罪轉向了校園霸凌。
在首集一鏡到底的鏡頭語言裡,我們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校園霸凌。
比如黑人警察的兒子。雖然父親是個員警,但這並沒有給他的校園生活帶來多少便利。相反,在校園裡的他不僅遭到同學的嘲諷,同學還將各種廢棄物丟進他的餐盤裡,向他索要金錢。
再比如操場凱蒂閨蜜與傑米好友打架的那段,全場沒有人出來幫忙制止,像看戲一樣去看待這場鬥毆。
而平靜校園下所蘊含的波濤洶湧,成了凱蒂死亡的其中一個因素。
其實,傑米曾是校園霸凌下的受害者,凱蒂則是霸凌者。但與其他遭遇霸凌的受害者不同的是,傑米遭遇的是語言暴力。可其殺傷力絲毫不遜色於校園暴力,甚至影響更遠。
凱蒂在社交媒體上利用特殊字元,嘲諷傑米是個醜陋,找不到女朋友的失敗者。不僅如此,她還號召其他同學一起來點讚她對傑米的評論,給傑米這個失敗者打分。
凱蒂的這一系列行為,給傑米的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最終釀成了一場悲劇。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校園霸凌的持續發生,有些時候其實與老師的漠視有關。
當事情發生之後,警方找到傑米的班主任了解情況,但換來的卻只有他的一句一無所知。
當然,凱蒂的語言攻擊與老師的漠視,只不過是這起慘案的導火索,而真正造成這起悲劇的主要原因在於傑米的家庭教育。
在傑米的成長過程中,他一直都希望獲得父親的認同。然而,現實總是與他所想的背道而馳,不擅長體育運動的他總是搞砸每一項運動。
雖說如此,但他的父親還是不斷帶著他參加各項體育運動。可在一場足球比賽上,他接連出糗引來了不少人的嘲笑。
面對眾人的嘲笑,年幼的他急切希望得到父親的維護,可得到的卻是父親刻意迴避的態度,這讓傑米感受到了父親的失望。
在那一刻,失敗者的標籤就像一顆種子,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內心,而凱蒂對於他的各種諷刺無疑是在助長他內心的這顆種子。
所以在凱蒂因私密照遭受侮辱時,內心壓抑自卑,渴望獲得認同感的傑米才會覺得那是擺脫失敗者標籤的機會。殊不知,在凱蒂看來,哪怕她如今成為眾矢之的,也輪不到一個失敗者來可憐。
凱蒂的這一做法,激怒了傑米,將他過去所有不快的回憶勾起,引發了悲劇的發生。
而百度高管女兒“開盒”事件與傑米殺人案件,現實與藝術的相互呼應,刷新了人們對少年之惡的看法,也讓“年紀小”、“不懂事”這些標籤不再成為少年作惡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