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發文點評《棋士》,短短14個字,完全說到觀眾心坎上了
更新于:2025-03-29 22:00:52

《棋士》的熱播,讓王寶強強勢回歸大眾視野。

從草根到演員再到導演的轉變,他無疑是成功的。

但許多人不明白,娛樂圈會演戲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火的偏偏是這個長相差強人意的王寶強呢?

其實答案就藏在他每一部作品當中。

看懂文彙報發文點評的《棋士》,你就會明白,人生就如棋局,落子無悔,而王寶強的這一局,又大獲全勝了。

《棋士》開播已經4天了,看到現在,或許有人會疑惑,電視劇的名字叫《棋士》,但正片內容中下棋的片段太少了。

比如崔業與王紅羽,還有他的老相識的下棋場面,導演都是淺嘗輒止,並沒有花費太多的鏡頭。

那麼此舉,是否有偏離主題的嫌疑?

其實不然,雖然片名為《棋士》,但導演和編劇想要給大家傳達的並非真的是下棋,而是在棋局對弈的背後,我們能夠發現怎樣的人性真相。

正如同文彙報所說的那樣,“人生落子無悔,遇人則慢,遇事則快。”

不愧是官方媒體,明面上誇的不露痕跡,但實則滿滿的都是對《棋士》這部作品匠心獨運的認可。

所謂“遇人則慢”,講的就是這部劇在刻畫人物形象的時候,總是循序漸進的,不急不躁。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既然是懸疑劇,那麼節奏必須要快,一旦掉了節奏,那麼整部劇的懸疑氛圍就會被破壞的一乾二淨。

但在《棋士》中,編劇卻是反其道而行之,這部劇裡“懸”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心。

許多人說,主人公崔業的命運很悲慘,小時候被人們稱作是“圍棋天才”,所有人都以為他長大成人後,能夠靠圍棋光宗耀祖。

但事實卻是,下好圍棋並不能當飯吃,曾經的天才如今也泯然眾人矣,只成為了一名不被學校領導待見,學生們並不重視的圍棋教師。

因為崔業看起來實在是太“孬”了,特別是在與自己的“刑警哥哥”崔偉對比之下,他更顯的一無是處,就連兒子也有些嫌棄他。

劇集一開頭,編劇就將崔業這個在工作、生活中處處碰壁的老實人形象給立住了。

但我想反問一下大家,這樣的遭遇,真的能夠讓崔業墮入犯罪的深淵之中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所以即便在前幾集中,就算崔業陰差陽錯地被捲入這場信用社搶劫案,被逼無奈成為了搶劫團夥中的一員時;

他也沒有想要傷害人質,反而還幫他洗褲子,光是這一點就能夠看出崔業性格中的善。

可為什麼最後這份“善”也被泯滅了?

首先,自然與他目前的處境脫不了關係。

此前,崔業倒楣地被搶劫分子劫持,為了活命,他不得不展現自己的價值,幫助搶劫團夥逃脫員警追捕。

如果說這裡還能夠算是崔業自保,那麼後來他背著一大包“練鈔券”回到學校的時候,崔業的行為就已經構成了犯罪。

這是他邁入深淵的第一步。

其次,他很需要錢。

崔業對於金錢的慾望,一部分來自於兒子的救命錢,而另一部分,自然是來自他內心的貪婪。

因為崔業實在是被低估太久了,他引以為傲的圍棋根本沒有辦法讓自己吃飽飯,

不僅如此,他還要通過作假行為,來討好領導,以此換取別人的優待。

退一步說,如果他對於權勢的妥協,真的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好,能夠讓兒子活命,其實這對於崔業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問題就在於,王紅羽對他的戲耍,以及老相識教他的所謂的“人生道理”,都深深地刺激著崔業。

再加上,他們劫持的人質又剛好認出了崔業,這一樁樁一件件“巧合”疊加在一起,就構成了崔業的犯罪圖譜。

編劇用了大量的筆墨在描寫複雜的人性,每一步的走向都是如此合理;

也正是因為劇情的合理以及極度真實,才更加讓人們心頭一震,不明覺厲。

緊接著,我們來講講這14個字的後半段,遇事則快。

《棋士》這部劇的絕妙之處就在於,編劇在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人物的時候,導演也不忘把握整部劇的節奏進度,真正做到了張弛有度。

那麼這部劇的“快節奏”體現在哪裡呢?

正如同一句圍棋比賽,如何能夠快速取得最終勝利,就需要執棋手在最短的時間內思考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比如在被劫匪劫持後,崔業憑藉冷靜的判斷迅速想出逃生策略;

還有在幾次遇險后,崔業幾乎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就是崔業一個又一個迅速選擇,推動了整個故事的快速發展。

看到這裡,一定有不少人疑惑,

為什麼很多時候,崔業明明知道繼續往下走就是死路一條,可他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這就將主角性格中最怯懦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

編劇在描寫崔業的懦弱時,他並沒有花過多的時間,去強調崔業內心的掙扎,相反,劇中關於崔業內心戲的描寫是很少很少的。

那麼我們是怎麼看出來他的掙扎的呢?那就不得不提到這部劇中,側寫的妙處了。

比如在崔業犯罪之後,作為頭一次幹壞事的人,他內心自然是慌張的,可王寶強詮釋的崔業,卻沒有太大的表情波瀾。

有些人認為是王寶強演技不夠,實則不然。

即便他沒有過多的小動作、神態,但當哥哥崔偉開始發覺弟弟的反常後,先是去到了崔業的學校,搜查與案件有關的資訊。

隨後又在搜查過程中,撥通崔業給自己報的電話號碼,結果卻發現是空號。

而另外一邊,崔業意識到自己可能暴露的時候,第一時間就進行了自保行為。

先是利用資訊差,繞開堵車的大路,比哥哥提前到達學校銷毀證件。

再迅速前往營業廳補辦電話卡,完美補上自己的所有漏洞,讓哥哥查無可查。

兄弟倆暗中博弈的這個過程,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多人物的內心戲。

但就是從他們的行動,明顯的感受到了崔業作為一名反派的慌張。

哥哥在前,弟弟在後,所以崔業必須要快,才能夠在崔偉趕到之前,轉移所有不利於自己的“罪證”。

用“快”側寫崔業的慌,讓觀眾們不敢快進,生怕漏掉一點內容。

不像其他一些電視劇,特別是一些傻白甜偶像劇,都喜歡直接插入旁白,直接將人物的內心想法直白地表述出來。

看起來就十分幹巴,沒有節奏感可言。

分析完劇情后,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文彙報評價的開頭6個字,“人生落子無悔”,其實就已經點明瞭整個故事的主題。

在《棋士》這部劇當中,人人都是棋手,每個人都有一盤屬於自己的棋局,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對於哥哥崔偉來說,他的棋局就是穩紮穩打,不激進冒進,不走險棋;

但對於崔業來說,他的人生棋局,卻比崔偉要複雜的多。

還記得劇中,已經完成黑化第一步的崔業,回到家給兒子講自己給王紅羽讓的那一局棋;

最後當兒子問他,從不讓棋的爸爸為什麼那一次選擇給王紅羽讓棋的時候,崔業卻只是笑了笑,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其實這裡,就已經暗示了崔業的選擇,以及他接下來的棋局走向。

變了心的妻子、控制欲太強的哥哥,都讓他壓抑的有些喘不過氣,他在自己認為最親近的人眼裡,似乎毫無價值。

所以對於崔業來說,搞錢給兒子治病,就成了他唯一的心願與目標。

但遺憾的是,在圍棋中步步為營,總是能夠成功破局的崔業,卻在他的人生棋局中,走了一步“臭棋”。

當他説明劫匪們逃跑之後,哥哥崔偉曾找過他問話,但崔業卻閉口不談,這就導致他一步錯步步錯,最終才走上了不歸路。

結語

人生如棋局,落子無悔,這裡的“無悔”並不是不後悔,而是沒有“後悔藥”;

但崔業對於自己的選擇是否真的不後悔呢?這盤終究是死局的棋局,他又該如何破局?

資訊來源:

百度百科:《棋士》

CCTV電視劇微博

中工網,2025-03-28,“棋士”還是“棋手”?人生落子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