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雷軍在個人賬號發文,分享其回母校武漢大學參加雷軍班主題班會,近30分鐘發言的文字稿。
在發言中,雷軍分享了最近幾年的實踐、思考和一些感悟(以下為原文節選):
最近四年我一直在造車,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去年小米SU7剛發佈的時候,社會上有很多質疑,但短短的一年時間,大家還是認可了我們。小米作為汽車產業的新人,去年3月底發佈,4月初交車,第一個月我們交了7,000輛,第三個月我們交付超過10,000輛,第七個月我們交付超過20,000輛。短短的9個月時間,我們交付了13.7萬輛車,大概有330億收入,這個成績單在全行業都算奇跡。
是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實這幾個月我們都在反思總結,因為只有把這個事情想清楚了,我們將來才能延續這種成功,否則就是懵的。我們一定要把所有成功或者失敗給它拆解清楚,我們成,成在什麼地方;我們輸,輸在什麼地方。在小米內部,有非常強的復盤文化。復盤是圍棋術語,最核心的就是:我們到底幹對了什麼?我們幹錯了什麼?假如重幹,我們應該怎麼干?其實大家做每件事情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去想一想。
小米是汽車產業的新人,一輛車沒造過,第一天就開始說要做全球前五,喊出這樣的目標需要點勇氣吧?那有了這樣的目標以後我們怎麼乾的?第一,踏踏實實造車。那誰車造得好?保時捷;誰的智慧化幹得好?特斯拉。第一天我們提的目標就是要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找最強的對手去死磕。第二,我們在產品製造和研發階段的時候,小米的產品方法論有非常重要的三個詞:“唯一、第一、最”。就是做所有的事情,都先想想,是不是世界第一、世界唯一、世界最好。
當然,我們也深知這個目標很難,在剛剛開始造車的時候,我也沒有想過大家能交出這樣優秀的答卷。但我的思路很簡單,你先要定個高目標,用高目標牽引,要志存高遠。當時大家的壓力很大,我跟大家講了句話:“只要開始追趕,我們就在贏的路上”。我們怕什麼呢?我們已經輸不掉了。我們要用無比的樂觀精神來看待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所以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點,高目標牽引。孔子有句話叫“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所以只有定高目標,才能夠激發我們所有人的努力和熱情,然後被牽引。
第二點,定出高目標后,要腳踏實地地把目標一點一點地分解,變成一個一個可實現的目標。
第三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萬能公式,就是只有懂車、愛車才能做好車。我們在做手機影像的時候,我也提出只有懂攝影、愛攝影才能做好攝影。網友們說我做車以後,捲車,先卷董事長,學賽照、學漂移、去冬測夏測、還試駕170多輛車。其實本質上,就是要躬身入局,要把自己放進去,要成為這個領域不能說絕頂的專家,至少要知道誰講的對、誰講的不對。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真的懂車、真的愛車才能做好車,這是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的前提,這也是為什麼剛剛我跟大家說要有廣泛的興趣。
比如小米汽車在招聘大學生的時候,我提出一定要招喜歡開車的,甚至招喜歡玩賽車遊戲、玩模擬器的高手。我們內部還舉辦了模擬器比賽,結果智能駕駛部門的工程師拿了第一名,他也就畢業一兩年。我就很奇怪,我問他哪有功夫練車?後來他跟我說,他們經常晚上一群人去跑山,或者在辦公室里聯網比賽玩遊戲、玩模擬器,甚至說他們在上大學的時候,跟我借車的方法一樣,在別人的車上貼個條邀請他週末去跑山,他跟我講完以後,我覺得可能熱愛才是做好所有事情的源泉。不要把你要做的東西看成工作、看成學業,能不能把它變成興趣、變成愛好,這樣你才能真正的做好那件事情。
以上這就是我最重要的三點感悟:第一,要定個高的目標;第二,把它分解成一個一個可實現的目標;第三,熱愛才是把所有事情做好的前提,要真的懂那件事情、愛那件事情,才能把那件事情做好。希望對大家能有説明。
來源:@雷軍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