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坡
這些年只要看到實體書店倒閉,我心裡就十分難受。因此,每次經過那些規模較大的實體書店,我都忍不住停下匆匆腳步,進去看看,翻翻那些賞心悅目的書,離開時多多少少買幾本。經常遇到收款員問我是不是會員,如果不是,可以馬上辦,買書當即打八折。我總是說,不是,不用辦,不用打折。我並非錢多,而是想以全價購買的方式支援一下實體書店,希望它能挺住,賓客盈門,生生不息。
書店一直是我的精神家園。我在偏僻的山村長大,小時候能到鎮上的機會不多。每次到鎮上去,必到之地便是新華書店,看到貨架上的書眼饞卻觸摸不到,又捨不得離開。為了買書,我經常利用放學時間到山上砍柴,然後用手推車把柴推到鎮上。休息日從早上出發,走很遠的路,一般要到傍晚才能到鎮上,把木柴賣給國營飯店,每趟能賺五六毛。捨不得花兩毛錢買一個叉燒包填肚子,轉身便跑到新華書店買一兩本心儀已久的書,然後原路返回。
一路上邊走路邊看書,回到家裡,書也看完了,然後把書借給村裡同樣愛看書的同齡人看,或把書珍藏起來,不讓老鼠、蟑螂啃食,重讀時再拿出來。有兩三次,因為手推車在半途反覆出現故障,耽誤了時間,到了鎮上換到錢后,書店已經打烊了。有時候,剛好遇到書店盤點庫存,吃了閉門羹。更極端的情況是,有一次,飯店因為木柴過剩,無處堆積,不要我的木柴,我只好又推著木柴摸黑回家,在寂寥的山道上一個人又累又餓,傷心得號啕大哭。但買不到書的失落比累、餓更難受。
參加工作后,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仍是書店。在縣城生活的時候,晚上本來是出門逛街或散步的,但總是走著走著又拐進了書店。如果妻子或孩子在大街上跟我走散,肯定能在書店找到我。無論到哪個城市出差,如果有多餘的時間,總要找一家書店閑坐一會兒,點一杯咖啡,翻翻書。
在南京進修那兩年,我記不清多少次走進先鋒書店,穿行於琳琅滿目的圖書之中。被書包裹著,被書浸潤著,你凝視書,書也回望你。有些書,不一定買,單純撫摸一下就很好。我經常能在書店待上一個下午。從書店出來,夜幕四合,大街上燈火璀璨,我覺得這一天過得很完整、很踏實。後來每次回南京,都盡量要到先鋒書店走一走。書店是一個城市的魂,是讀書人的精神歸宿,是能讓人內心安詳寧靜的港灣。好像不去書店,就沒有到南京。在城市裡行走,身心疲倦的時候,書店是最好的休憩場所。
我現在在廣州工作,去書店更頻繁了。有時候,去一個地方,唯一的原因是那裡有一家不錯的書店。
平時買書雖會網購,但我也還經常到實體書店購書。實體書店“實物可視”“即買即得”,還在書的最後一頁蓋上“某某書店”的藍章,提著書走過熙熙攘攘的人海,感受很不一樣。我無法跟實體書店說再見。我真的希望實體書店越來越好,像是城市裡最後的堡壘,至少能倔強地生存下去。
為此,我願意更頻繁地去書店,待的時間更多,與它們的情誼比天更長比地更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9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