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科學防治胃腸道疾病
更新于:2025-04-01 11:56:44

曹淼

冬季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易出現腹瀉、胃痛等腸胃不適、感冒、咳嗽等情況。為了助力公眾科學過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綜合內科副主任醫師白樺近日做客人民好醫生“青年醫‘聲’”,從預防、治療等多個角度分享了公眾如何科學應對“降溫病”。

冬季寒冷 四類人群腸胃疾病多發

入冬以來,氣溫逐漸降低,不少人的腸胃好像也變得更加“敏感”,醫院脾胃肝膽科、消化科門診因腸胃不適來就診的人群也逐漸增多。

哪些人群的腸胃系統易在冬天出現功能失調的情況?白樺分享說:“一是身體機能衰退、腸胃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的老年人,該群體的腸胃因冬季氣溫低易出現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的情況,會進一步影響腸胃功能;二是腸胃功能及免疫力較弱的兒童;三是患有基礎病的人,例如糖尿病伴有胃腸神經病變的患者,會導致胃腸動力不足和消化功能差;四是壓力大的上班族,久坐不動、不合理飲食、熬夜、精神壓力大等因素會加重腸胃負擔,易出現腸胃功能失調。”

“冬季多發的腸胃疾病有胃腸型感冒、腸易激綜合征、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以及放化療術后更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等,噯氣、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腹脹等胃腸道癥狀比較常見。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節,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胃腸道,引發胃腸型癥狀。除了有呼吸道的癥狀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的癥狀。”白樺說。

科學防治 助力易感人群安全過冬

冬季晝夜溫差大,胃病高發。針對胃腸型感冒、腸易激綜合征、胃炎等冬季高發胃腸道疾病,有哪些治療方式和藥物?選用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白樺說:“市面上有很多緩解腸胃不適的藥物,例如藿香正氣口服液、健胃消食片等。藿香正氣類製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運脾醒胃之功效,對外感、水土不服及內傷飲食(生冷麻辣油膩)等導致的脾胃不和,如腹痛、腹脹、嘔吐、腹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所以可以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腸胃型感冒、急性感染性腹瀉、腹痛、腹脹、噯氣、嘔吐等癥狀的患者。”

“藿香正氣類藥物目前市面上有口服液、水和膠囊等劑型。其中,藿香正氣水含有45~50%酒精,冬季呼吸道感染較多,患者在使用時應注意有無酒精過敏的問題,以及要避免和頭孢等抗生素藥物聯合使用,防止產生不良反應;藿香正氣口服液一般不含酒精,適用人群更為廣泛。”白樺建議,除了要針對癥狀對症處理外,日常也要注意飲食調整,且用藥期間不建議吃辛辣刺激、油膩、高脂高糖等食物。

噯氣是胃腸道常見的癥狀,那麼噯氣是如何引起的,又該如何治療?白樺說:“引起噯氣的常見的疾病有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等,中醫臨床治療方案以調脾胃氣機升降為主。如果噯氣同時伴有胸膈滿悶、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外感內傷的癥狀,在醫生的指導下,也可以選擇一些中成藥治療,例如香蘇散、藿香正气口服液,幫助解決噯氣癥狀。”如果噯氣由飲食積滯引起,多與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有關,白樺建議也可以選用一些理氣消脹的中成藥來治療。

冬季養生 吃動平衡外還應防寒保暖

胃病講究“三分治,七分養”,除了遵醫用藥以外,吃動平衡和日常養生必不可少。

白樺建議:“為了安全過冬,除了防寒保暖、調整生活方式外,大家還可以在冬天適當增加一定運動量,通過散步、以及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運動,促進胃腸蠕動;飲食方面要做到定時、定點、定量吃飯,不要暴飲暴食,減少油炸、煎炸、油膩等高脂高鹽食物攝入,以免出現腹脹、便秘等消化不良癥狀;此外,腸胃功能差的群體,吃飯七八分飽,可以少食多餐,留給腸胃一點消化、運化的空間。”

在食療養生方面,白樺建議,陽氣不足、怕冷、易腹瀉的患者可以食用紅棗糯米粥,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放幾片生薑,健脾暖胃以緩解冬季因受寒引起的腸道不適的情況;易口幹、眼乾等陰虛患者,可以食用百合、銀耳、黑芝麻等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及石斛麥冬瘦肉粥,以起到滋陰、養胃、降火等功效;易出現腹脹、打嗝、噯氣的氣虛患者,可以多食用山藥、薏米等健脾益氣的食物,增強脾胃功能;腹脹痰多、過勞胖等痰濕人群要清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粗糧等食物,少吃油膩、辛辣刺激食物,以減少痰濕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