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胃食管反流病或會觸發焦慮和抑鬱
更新于:2025-04-01 14:28:08

董童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咽部、口腔等部位引起的不適癥狀或併發症,患者常有食道灼燒感,讓患者感覺非常不適。

近日,北京西苑醫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鳳雲做客“人民好醫生”直播間時表示,胃食管反流病大多是非糜爛性反流病,其疾病風險並不大,但長期疾病帶來的不適感對患者情緒影響非常大,常會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發病嚴重時,還會伴有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會胡思亂想,此時建議患者可以服用抗焦慮、抗抑鬱的藥物,同時提醒患者,調節情緒對疾病治療非常重要。

胃食管反流病易與多種疾病混淆 治療易進入誤區

王鳳雲介紹,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癥狀是反流和燒心,還有不典型癥狀,如消化不良,飯後堵、脹,上腹隱痛,不舒服等。但一些食管外的癥狀容易讓患者誤會,如反流物反流到咽部,易出現咽炎;反流到口腔易出現牙周炎、齲齒;反流到氣管、支氣管會出現咳嗽、哮喘等。有的患者還會因為胃酸、胃內容物反流刺激,出現後背隱隱不舒服、疼,包括心前區非心源性胸痛等,有患者還會覺得憋氣、胸悶,因此,有些患者就會去耳鼻喉科、呼吸科等科室去治療,其治療也難以有效果。

王鳳雲提醒患者,如果治療后癥狀不能得到緩解,就需要考慮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到消化科或脾胃科去進行診療。

胃食管反流病癥狀多 致病原因不單一

王鳳雲表示,胃食管反流病癥狀多,發病原因不單一。目前認為,胃食管反流病和情緒、飲食、感染、免疫、黏膜屏障等等因素都有關係,即外部刺激與自身防護能力的問題。

她談到,如果食管黏膜屏障功能良好,就能防止外來侵襲,對於苦辣酸甜鹹都能很好的適應,並能吸收利用,反之,則難以適應消化,身體也會感覺難受。還有患者認為是食管下賁門括約肌鬆弛導致。

其實,胃食管反流病是一個多因素引起的病症,賁門鬆弛只是其中的一個器質性問題。正常情況下,賁門下括約肌處於關閉狀態,它存在壓力梯度差,當食物從食道到胃到腸的過程中時,賁門開放,食道蠕動推動食物下行。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腸道蠕動能力薄弱,胃內有瀦留,胃腸壓力出現逆差,括約肌松馳,就極有可能形成胃食管反流病,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緩解,胃食管受到反流物的長期刺激,就需要高度警惕引發胃癌、食管癌的可能性。

胃食管反流病分三類 中醫治療分三步走

目前臨床上對胃食管反流病劃分為三個類型,一是非糜爛反流病,臨床上大部分患者都是,即通過胃鏡檢查時,食管沒出現糜爛。二是反流性食管炎,即食道上有糜爛的地方,此類又分ABCD四個亞型, A級、B級多見,糜爛相對較輕,C級和D級糜爛較重,患者常會表現得非常難受,燒得厲害。三是Barrett食管,這是食管癌前病變狀態,但在亞洲發病率相對較低。

在治療上會用到胃底摺疊術手術,但會有部分患者術后一年復發,這是因為部分患者胃腸動力不足,胃腸蠕動差,胃腸道形成瀦留,存在逆壓力差,導致括約肌功能再次鬆弛,這還是沒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所致。在藥物治療上, 《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23)》指出使用PPI拉唑類藥物,但也存在小部分患者服藥后不見效,大部分患者有效,但藥不能停;還有部分患者初期見效,逐漸也不見效。其次,長期服用PPI類藥也存在副作用風險,易長胃腸息肉,而腸息肉多是腺瘤,有結直腸癌轉化風險。另外就是引起骨質疏鬆問題,還會帶來消化問題。PPI類藥物是抑酸類藥物,會將胃酸徹底抑制,還會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萎縮性胃炎、胃癌、腸道菌群紊亂等一系列問題。

而中醫治療則是一個因人因方的治療,是辨證論治過程。王鳳雲介紹,目前在設計治療方案時,會通過中藥疊加PPI拉唑類藥物聯合治療,首先逐漸減少抑酸類藥物劑量,通過將酸類藥物從標準劑量減到不服酸類藥,到只服中藥,再逐漸停葯的過程,為患者解決問題。而在這過程中需要逐漸調節藥方,最後才能讓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治療需要耐心。

預防胃食管反流病 鍛煉身體強免疫才是硬道理

最後,王鳳雲提醒,日常飲食對疾病會有一定的影響,刺激性的食物如酸、甜、辣性的食物本身就會引起人體不適,該忌口時還是需要忌口;對於水果攝入,她建議可以飯後馬上吃,這樣刺激性小,而對寒涼刺激特別敏感患者,可以榨成果汁飯後馬上喝,這能維持人體所需必要維生素的攝入。而在情緒方面,患者需要學會控制和調節,面對不好情緒時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同時患者也需要通過日常鍛煉提高免疫力,提高胃腸蠕動能力,以説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與恢復。

對於健康人群如何預防疾病,王鳳雲建議,飲食應該多樣化,吃飯不要過量,最好八分飽;然後是學會控制情緒,胃腸疾病的發病機制又叫腦腸互動紊亂,受情緒影響很大;最後是增強鍛煉,日常可以通過練習八段錦、五禽戲、氣功等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要記住,不要只注重患病後去解決問題,而應在身體健康時去鍛煉自身,增強免疫力,不讓疾病侵擾才是硬道理。

行攝寶島
行攝寶島
2025-04-06 00:39:56
和美鄉村 樂享假期
和美鄉村 樂享假期
2025-04-06 00: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