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次食用油再現致癌成分?提醒:3種油或有致癌風險,少吃點
更新于:2025-03-28 22:54:12

家人們,今天咱必須好好嘮嘮這每天都離不開的食用油,它可藏著不少讓人意想不到的秘密呢!先給大家講個身邊的事兒,保準你們聽完就對食用油的選擇有新看法。

陳阿姨是個地地道道從鄉下來的樸實長輩,在她的觀念里,市場小作坊里的自榨油那就是健康與美味的代名詞。那天,陳阿姨的女兒下班回家,一進廚房就瞧見角落裡放著一桶沒有標籤的油,心裡 “咯噔” 一下,趕忙問:“媽,這油哪來的,怎麼沒有標籤?” 陳阿姨滿不在乎地從屋裡走出來,笑著說:“我去市場鮮榨的,自榨油吃著更香哩。”

陳阿姨的女兒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她在城裡生活,接觸了不少食品安全知識,總覺得這自榨油不太靠譜,沒有標籤,也不知道安不安全,有沒有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她耐著性子跟陳阿姨說:“媽,這自榨油可能有問題,咱還是買正規廠家生產的油吧。” 可陳阿姨哪肯聽,立馬反駁道:“你懂啥,我看好多新聞報導,現在很多食用油都被查出來致癌,哪有這些自榨油來得健康安全。” 母女倆你一言我一語,誰也說服不了誰。

看到這兒,估計不少朋友也犯嘀咕了,這自榨油到底靠不靠譜?那些被曝光致癌的食用油又是咋回事呢?咱接著往下看。

一、食用油竟成 “致癌大戶”?這些隱患你必須知道!

真不是嚇唬大家,咱們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食用油,還真不止一次被檢出致癌成分。就說不久前,23 日的時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告了一批小榨胡麻油,裡面的苯並芘(致癌成分)超標 4 倍之多。這超標可不是小事兒,就好比汽車超載,隨時都可能出大問題。再往前數,9 日的時候,內蒙古某糧油店賣的葵花油被抽檢酸價不合格。還有去年,通告的 11 批次不合格產品里,有 2 批次花生油存在黃曲黴素 B1 含量超標和酸價值超標,相關違法生產作坊都被依法處置了。

可能有人要問了,食用油咋就不合格了呢?吃了又有啥危害?先來說說最常見的黃麴黴毒素 B1 含量不合格。這主要是因為生產用的花生原料沒經過安全檢測,被黃曲黴等黴菌污染了,要不就是榨油工藝操作不當。這種情況在不合規的自榨油小作坊里特別容易出現。長期低劑量攝入黃麴黴毒素,身體就會發出抗議,出現沒胃口、噁心、胃不舒服等癥狀,嚴重的話,患肝癌的概率都會大大增加。

還有苯並芘不合格,一般是食用油原料品質差,或者加工過程中被污染導致的。長期攝入,患癌風險就會蹭蹭往上漲,常見的胃癌和食道癌都和它脫不了干系。另外,過氧化值超標也不容忽視。這大多是食用油油脂運輸過程不規範造成的,像密封不嚴,讓空氣鑽了空子;光照、微生物作用也來 “搗亂”。而常見的胃癌、肝癌、心血管疾病等都和它有關。

想想看,咱們每天做飯都要用食用油,要是不小心用了這些不合格的油,那健康可不就岌岌可危了嘛!

二、這兩種油吵翻了天,到底能不能吃?

在食用油的世界裡,各種說法五花八門,其中有兩種油的爭議特別大,網上吵得不可開交,咱們一起來看看。

大豆油:真的那麼 “不堪” 嗎?

網上流傳著 “大豆油不健康” 的說法,甚至有期刊《Endocrinology》上的論文研究表示大豆油可能會給大腦帶來很多副作用。還有人說大豆油中含有部分反式脂肪酸,長期大量攝入會加大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可把不少人嚇得不輕,都不敢吃大豆油了。

可事實真有這麼嚴重嗎?根據 WHO 建議,人體每天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宜超過 2 克。美國農業部資料庫統計,每 100 克大豆油才含 0.533 克反式脂肪酸,這麼看來,大豆油還是符合健康攝入標準的。平常咱們用大豆油炒菜完全沒問題,不過要注意一個小細節,千萬別等油冒煙了再放菜。因為高溫可能會讓大豆油產生反式脂肪酸,所以大家一定要戒掉這個等油冒煙再下菜的習慣。想像一下,你在廚房做飯,油冒煙了才放菜,這時候可能就已經產生不健康的反式脂肪酸了,多可怕!

豬油:是 “健康殺手” 還是 “營養寶藏”?

再說說豬油,這可是很多老一輩人的心頭好,炒菜那叫一個香。但也有人說豬油不健康,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確實,任何東西吃多了都會產生不良影響,豬油脂肪含量高,過多攝入會導致心血管傷害,增加肥胖風險,對心血管健康不太友好。

但豬油也不是一無是處,它跟其他食用油一樣,能提供油脂和脂溶性維生素,還有自己獨特的營養價值,比如可以合成人體內所需的前列腺素、膽固醇、性激素等等。只不過,由於豬油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從健康角度出發,不建議大量使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22》建議每天食用油攝入不超過 25 - 30 克,所以咱們吃豬油的時候,注意適量用油就好,這樣既能享受它的美味,又能保證健康。

三、這三種油,真的要少吃或不吃!

雖說沒有哪種油是公認絕對健康的,但這三種油,公認不太健康,大家一定要注意。

開封超過 3 個月的油:暗藏 “毒” 機

研究發現,開封 3 個月的食用油,就像放久了的水果,會出現嚴重氧化酸敗。長期吃這種油,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反應,嚴重的還可能增加肝腎的負擔。你想想,家裡的食用油開封三個月了,你還在吃,說不定這些癥狀就悄悄找上門了。

反覆煎炸的油:致癌物的 “溫床”

反覆煎炸的油簡直就是致癌物的 “溫床”。經過多次煎炸,它會產生很多致癌物,除了苯並芘、丙烯醯胺、雜環胺外,還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長期吃這種油,除了容易長胖,還會增加各種疾病隱患。很多街邊小吃攤,為了節省成本,反覆使用煎炸油,咱們可千萬別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欲,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小作坊的 “自榨油”:隱患重重

就像開頭陳阿姨買的自榨油,小作坊加工工序存在很多不安全隱患。生產環境可能髒兮兮的,榨油機器也沒有定期殺毒清理,根本沒辦法過濾原料里的有害物質。一查,往往就是黃麴黴毒素含量超標。雖說自榨油可能吃著香,但為了健康,真得謹慎選擇。

健康吃油,這些小竅門你得知道!

說了這麼多,那咱們到底該怎麼健康吃油呢?專家給了不少實用建議。選油的時候,不妨多樣化一些,輪流吃不同種類的食用油,這樣能讓營養更均衡。就像每天吃不同的水果,能攝取不同的維生素一樣。油下鍋后,要注意油溫,一般 150℃ - 180℃剛剛好,千萬別等油冒煙才放菜。裝油的容器,最好選擇不透明的玻璃或者瓷質瓶,這樣能避免日照氧化,讓油保存得更久。還有,每日食用油攝入量最好保持在 25 - 30 克,別一不小心就過度攝入了。

食用油看似普通,卻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從選油、用油到儲油,每一個環節都有講究。大家可一定要重視起來,別讓吃油誤區害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