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每到過年或是家裡收拾東西的時候,總能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一個餅乾鐵罐。
鐵罐裡裝著各種票據、存摺、針線,甚至還有一些小朋友們用來藏零花錢的地方。
而這些鐵罐,曾經裝滿了我們童年最愛的各式餅乾。
在廣東,家裡的某個地方總會有一個花花綠綠的餅乾鐵罐,這可能是奶奶的珍藏,也可能是爸爸媽媽的青蔥歲月的見證。
小時候,每次打開這個鐵罐,裡面卻不是餅乾,而是各種家庭瑣碎的東西。
奶奶總是叮囑不能扔掉這個鐵罐,因為它不僅儲存著家庭的記憶,還包含了我們的童年味道。
也許你不知道,這些鐵罐本是藍罐曲奇的容器。
來歷複雜的鐵罐,裡面裝著的是票據、針線和存摺,甚至被用來裝零花錢。
我們小時候,總希望能再一次找到殘留的幾塊餅乾,享受那份甜脆。
你知道嗎?
在廣東的小孩心中,每到過年,藍罐曲奇總是一個“流浪者”。
年初一媽媽把它當年貨送人,年初二在姑媽家出現了,年初三又到了大伯家,直到年初四,不知怎麼它又回到了自己家。
於是,廣東孩子們總結出一個規律:“揀年貨就挑自己愛吃的,反正最後都會回到自己懷裡。”
藍罐曲奇不僅是一種餅乾,更是一種情感的紐帶。
小時候零食不多,香港的親戚帶回來的藍罐曲奇,總是最快被小孩子消滅的。
小圓盒裡裝著不同形狀和口味的餅乾,特別是嵌著提子乾的曲奇,黃油的奶味在嘴裏融化的感覺,真的是讓人難忘。
時光荏苒,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餅乾也逐漸被遺忘。
但提起它們,依然能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味覺記憶。
嘉頓的威化餅,汪旺的仙貝,都是小時候最愛的零食。
記得每次撕開包仙貝時,那焦黃的橢圓上躺著的鹹鹹的醬油粉,總是讓人忍不住咬上一口。
還有一種叫花佔餅的小餅乾,小圓餅上有粉色、綠色和黃色的糖花,經常要把那朵花用舌頭舔到化了,才小心翼翼地一口吃掉小圓餅。
小時候的點點滴滴,通過這些小小的餅乾,被定格在了我們的記憶里。
其實不只是廣東,全國各地都有屬於他們的獨特餅乾情結。
上海人有馬口鐵盒情結,那印著喜慶紅底金雞的鐵罐裝的什錦餅乾,是很多上海家庭珍藏的一部分。
泰康、三牛、南通的蘇琪等品牌的萬年青餅乾,每一口都能讓上海孩子品味出不同的味道記憶。
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里,有義利的黃油餅乾,還有各種造型的動物餅乾。
青蛙、兔子、小馬、小羊、河馬、北極熊,這些餅乾不僅承擔著孩子們的零食需求,還承擔著識別動物的智力任務。
山東的鈣奶餅乾,也是很多孩子成長路上的“營養棒”。
在困難時期,全國糧食短缺,生產食品的青食想了一招,將含鈣的骨粉加到餅乾裡,當早餐或零食,都能補充兒童的營養。
很多山東孩子回憶說,小時候經常吃這種餅乾,覺得自己能長高全靠它。
這些老餅乾,看起來樸素簡單,卻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從國慶獻禮的國貨萬年青,到“洋餅乾”藍罐曲奇,再到造型千奇百怪的動物餅乾,每一種餅乾都蘊含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雖然口味簡單,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它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如今,這些老餅乾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被更多新奇的零食所取代。
每當看到那些喜慶花卉的鐵罐、不規則形狀的曲奇餅,都會讓我們不禁懷念起那段簡單而快樂的時光。
那一小塊餅乾,曾經是我們童年的甜蜜滋味,是家庭情感的紐帶。
即使時光走遠,這些記憶依然新鮮。
每一種餅乾,都是一段故事,都有它自己的味道,承載著我們對童年的美好記憶。
希望大家能在分享這些回憶的同時,也在心裡留下屬於自己的那一塊“小餅乾”。
我們懷念老餅乾,不只是懷念那些簡單甜脆的味道,更是懷念那段陪我們成長的歲月。
這些餅乾在時光的流逝中逐漸消失,但它們帶給我們的溫暖記憶,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你還記得那些陪伴你長大的老餅乾嗎?
在你的家鄉,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寶藏餅乾?
分享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