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大學畢業,從老家河南來到深圳,成為一名普通的深漂。
因為學歷起點低,專業也學得一般,我沒找到對口的工作。之後幾年裡,地推、銷售、掃碼員......我幹過各種零工,也正兒八經上過班,越發有種虛無感。每天兩眼一睜就是給別人打工,賺的錢絕大部分流進老闆口袋,卻把自己累個半死,到底圖什麼?
加繆有本小說叫《局外人》,講一個不能融入社會,也無法從主流生活里獲得幸福的“怪胎”。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就像主角默爾索,很多想法都不被理解,看到周圍秩序井然的人,只會互相覺得對方荒謬。
小賈做地推工作時
轉機出現在2022年,我偶然發現一個叫“FIRE生活”的豆瓣小組。所謂FIRE,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 Retire Early的縮寫,從國外興起,中文譯為“財務獨立,提前退休”。國內已經有一些人在探索如何FIRE,一番了解后,我感覺找到了組織。
簡單來說,FIRE的共性是,先要攢夠一筆存款,具體數目豐儉由人,再通過有效的投資理財,讓生活不再依附於賺取工資,僅用本金產生的利息或其他被動收入,覆蓋未來的基礎開銷。再直白點,就是充分準備后,直接“躺平”。
聽上去好像遙不可及,但我突然之間找到了生活的意義,發現原來可以定一個FIRE的目標,然後抓緊時間,把自己從傳統的打工模式裡面贖出來,結束倉鼠跑輪一樣的生活。
豆瓣FIRE小組
現在社會裡,很多人嚷嚷著躺平。我所理解的躺平,不是一種怨天尤人、聽天由命的擺爛狀態,也不能停留在宣洩某種情緒,反而要通過理性的思考,把它拆解成一個個可以分析和解決的實際問題,讓自己行動起來。
我先以自己為例,捋了一遍整體的思路。
首先,毫無疑問,躺平最重要的是物質基礎。一個扎心的事實是,普通人靠打工掙不到多少錢,相比開源,更關鍵的是節流。我列了張表格,梳理自己的必要開支項,房租、社保、吃飯、日常用品、話費、醫療、人情社交等等,每月記帳,堅持三五年甚至更久。
通過每一年的支出數據,我會逐漸建立起一個支出模型,不斷修正更新,來判斷自己躺平一年所需的真實支出。當然,為了達到儲蓄目標,要盡可能降低物欲,學會識別和避開各種消費主義陷阱,削減一切非必要開支,每個環節都奉行“能省則省”。
小賈的個人支出統計表
把表格中的每一個支出項單拎出來,都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因人而異的話題。比如房子,我大概率不會買房,因為對FIRE來說風險太高,但有的人很需要房子提供的安全感。我也不養寵,但現在很多年輕人離不開寵物帶來的陪伴和情緒價值。如果涉及到養娃,支出模型會更複雜。
不過,這其中也有很多通用的省錢妙招,比如以前我每月手機套餐費要140元,後來換成了“流量卡+保號卡”的組合,一年能省800元。還有克制消費慾望,每次下單前先問自己,買了這個東西要上班幾個小時,值不值?
幾年下來,我判斷自己每年基礎花銷在8萬左右,小家庭共花12萬左右。
FIRE生活有個很著名的4%安全退出法則,認為用一年的支出除以4%,就是你最終需要的FIRE本金。換句話說,要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這個公式僅參考,實踐中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隨著越來越瞭解自己,瞭解這個世界,對“財務自由”的理解也會變化。
以上只是對“花錢”這件事建立起初步的系統性認知,還有很多值得詳細展開的話題,比如做副業,制定投資計劃,挑選躺平城市。另外,一定程度上的“脫軌”,意味著家庭、人際關係、周圍眼光等各種問題,怎麼實現精神獨立,也是個需要探索的過程。
小賈設計的簡易版自測量表
我把這些想法發到網上,逐漸有很多人來找我聊天。他們傾訴自己遇到的困擾,說也想這樣有準備地躺平。我發現大部分人的想法一團混沌,或者說,不藉助外力,很難掙脫那個泥潭。於是,我開始幫他們整理思路,找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躺平路徑。
漸漸地,就像針對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針對工作發展的職業規劃,我找到自己的定位——專門幫人考慮如何過上躺平生活的“躺平規劃師”。
無論是想長期躺平,還是只想短期休息調整,都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生活的城市。我始終覺得,網上的資訊再多,也不如實地去看來得直觀,所以,我就有了接下來的城市考察計劃。
為了找到“最適合躺平的城市”,去年,我買了輛五手車,花6個多月的時間,自駕走完了南方、北方的三十多個城市,今年也陸續去了一些大家呼聲比較高的地方。
要考察的因素很多,我專門列了一張執行表,涵蓋房價、租房價格、自然景觀、醫療、交通、氣候、工資水準、城市基建等十多個方面。因為躺平的核心需求是生活成本低,其中房價又佔大頭,出發前,我搜集了網傳能幾萬元買房的城市,制定了一條考察路線。
我發現,如果你是租客,或想在某地買房,最好轉變下視角,在找房軟體上搜索“出租”和“賣房”,這樣獲得的房價資訊會更真實。
小賈統計的躺平城市表格(部分)
截至目前,我走遍了南方大部分房價較低的城市。從廣東深圳出發,去了省內的惠州、陽江、東莞等,之後去了海南的三亞、萬寧,廣西的桂林、北海、防城港,福建漳州、福州,湖南衡陽、張家界,湖北武漢、襄陽、十堰,成都攀枝花,重慶長壽等等。
接著北上,去浙江的寧波、杭州,江蘇的蘇州、南通,河南信陽、鄭州、鶴壁等地方考察了一圈,最北到了山東的煙台和威海。算下來,總共走了14個省市的79個城市,2萬多公里,未來打算去更北甚至國外看看。
所謂的低房價躺平城市,大概率不是整座城的房价都低,而是集中在某個區域。為了方便整理,我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們分成了幾類。首先是旅遊度假區,這些地方通常有很棒的自然景觀,又是為度假打造,交通和配套設施不會太差。
廣東陽江的海邊
像我之前去過海南儋州的海花島,是當年恆大耗資上千億修建的人工島,這些年客源流失,房價跌得厲害。島上的賣房廣告無孔不入,街道旁很多仲介門店,擺渡車、三蹦子、老年電動車上也都貼著租房廣告,和本地人聊天,三句內必聊到房子。
雖然整座島的發展趨近停滯,但房子便宜,人少,風景優美,正好成就了一塊“躺平聖地”。
街邊電動車上的賣房廣告
和度假區有點相似的是山裡、海邊的各種風景區。這些地方的旅遊業近年來受衝擊嚴重,趕上淡季時,房價低得超出想像。去年5月底,我去廣東陽江的海陵島逛了一圈,居然在大角灣附近訂到一間日租26.68元的海景房,長租的話,每月才600元,還能在樓下免費停車。
但風景區也有通病,長期生活在這,採購物資可能沒那麼方便。在海陵島,買菜要去2公裡外的小鎮,餐館、外賣、超市也都集中在鎮子裡。
如果對自然風景沒什麼高要求,可以往城鎮氣息更濃的地方去躺。我也大致分成了幾類。一種是康養小城,通常建設在城郊依山傍水的地方,空氣品質很好,有連成片的社區和商業區,配套也相對完善,很適合老年人居住或者年輕人短期休養。
比如廣東肇慶最大的爛尾樓,世紀夢幻城,巔峰時曾被萬人哄搶,現在人去樓空,10萬內能買到一套高層一居。
廣東肇慶·世紀夢幻城
人尤其少,又沒有其他明顯特點的地方,我會稱之為“空城”。這種城市給你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空”,沒什麼人氣,到了晚上甚至陰森森的。造成這個現狀的原因很多,典型的就是黑龍江鶴崗、遼寧阜新這些轉型困難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當地人口早已大面積外流。
還有一類是老城,就在城市的老城區裡,比如鶴壁的山城區,湖北潛江的江漢油田資訊港。這些房子比較破舊,樓齡很長,幾乎都是本地老人在住,但基礎配套非常全面,生活氣息足,便利度很高。
除了以上這些,也有一些我覺得很特別、難以歸類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貴陽的花果園社區,確實是“亞洲第一魔幻樓盤”,兩百多棟樓,能住50多萬人。住在這裡往窗外看,基本就是“樓景”了。但這裡距市中心非常近,能在20萬內買房,貴陽的四季氣候也比較舒服,還是有不少優勢的。
貴陽·花果園/視覺中國
每一個城市都很複雜,居住體驗則是各種主觀、客觀因素的綜合結果。我經常建議來諮詢的人,如果打算去某地長期居住,最好先親自實地去看看,很可能會帶來和“雲看房”完全不同的感受。
這幾年,躺平變成一種時代情緒,出現了很多網紅城市。我從來不建議別人跟風去這些地方,因為躺平不是度假,是要實實在在地住下來生活。
對那些想躺又不知去哪躺的人,我之前列過一個需求篩選表,裡面有29個問題,包括心理和現實兩個層面,可以自行分析,列出優先順序。
每個人需求不同,甚至可能相反。有些人對風景、氣候、空氣品質這些自然條件非常敏感,也有人對市井生活、“人氣”、社交融入度有要求。有的年輕人健康受損,想找個地方養病,或者想帶著家裡的老人,那麼躺平附近最好要有三甲醫院。
還有年輕人想做自媒體,或者很愛在朋友圈分享,可能就要首選網路話題度高的城市,比如鶴崗。總之,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小賈設計的躺平地點需求分析表
看了這麼多城市,我心裡有個大致的排名。對偏愛南方城市的人,我首推廣東惠州。惠州的優勢首先是位置,靠著深圳、廣州、香港三個大城市,進可打工,退可躺平。本地還有一些大工廠,像比亞迪的幾個工業園,沒錢了進廠也能掙點。
就像燕郊之於北京,很多打工族白天去深圳工作,晚上回到“睡袋”。惠州和燕郊的房價走勢也很相似,從起飛到落幕,大概是很多人的傷心事。
廣東惠州·惠陽區
惠州的租房選擇也很廣,從城區到海邊,從自建房到海景社區房,三四百到上千元,各種價位都有。每一兩個社區外面,會有綜合性大超市,萬達、吾悅等商圈也離得近。買數碼產品更不用說,挨著深圳,基本都是次日達。
我有個朋友叫三三,帶著從高中攢到現在的百萬存款,已經在這躺了兩年多。他在大亞灣租了套三室一廳的精裝房,月租1000元,還把其中一個次卧又轉租了出去。家裡的沙發、桌椅、電視櫃等傢俱都是他花兩三百元從二手市場淘來的。
三三在惠州的出租屋
靠理財的利息和自媒體,他每月進賬三千多元,月支出也這個數,基本相抵。每天,他的生活節奏就是睡到自然醒,起床打打遊戲,剪剪視頻,做個飯。離家不遠處有個自助食堂,不想做飯就去那吃,15-20元管飽。
三三告訴我,他家附近社區有接近20個躺友在這裡長期GAP生活。他們會隔三岔五聚一聚,發現哪裡的超市打折,就在群裡告知,平時則互不打擾。我很喜歡他們這種生活方式,聽了有些羨慕。
不想去南方的話,我最推薦山東乳山。乳山的銀灘在網上很火,是我去過的惠州、北海、陽江等城市的銀灘里,最知名的一個。它的準確位置是在長江路,那裡有一片密密麻麻,幾乎一望無際的海景樓。
山東乳山
像一線海景、屋內簡單配置的小高層單間,是這邊比較有代表性的戶型。我問到的價格是每月800元,長租還能砍價。我當時住在離銀灘不遠的潮汐湖濕地公園附近,前面是海景,後面被濕地環繞,風景非常美。
銀灘離市區有十幾公里,外賣、網約車、娛樂活動、夜生活這些得捨棄大半。不過部分社區外面有商業街,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沒問題。吃飯價格適中,菜系也豐富,對外地人很友好。能否接受這個程度的商業配套,就因人而異了。
晚9點的乳山,街上幾乎沒人
有很多人在網上看到我的分享,也決定出發去他們的備選城市看看。我走了這麼多地方,自己總結了很多考察小竅門,會一併分享給他們。
剛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跟當地人聊天是很有效的辦法。我可能會選擇住青旅,青旅里有五湖四海的人,像一個江湖消息的集散地。看小區的時候,順手給門衛、保安遞支煙,問“附近哪裡有廁所”,或者向溜達的大爺大媽問一句“最近的菜市場往哪走”,就能跟他們嘮起來。這一招用在打探社區八卦,簡直百試百靈。
早上商場剛開門時去裡面逛逛,能看出商場的真實人氣。晚上去社區,通過亮燈的戶數判斷小區和周圍的真實入住率。
河南鶴壁某總價8000元的老破小
從微觀角度,也可以通過很多細節來觀察。我的一個小技巧是,看社區周圍有沒有乾洗店和修補衣服的裁縫鋪。乾洗在小城市屬於較高水準的消費專案,說明這個小區里住著不少當地的“有錢人”,生活的舒適度上,他們已經幫你篩過了。
而修補衣服,代表的是上一輩人的生活需求。如果有穩定經營的裁縫鋪,大概率說明周圍有不少老年人居住,那麼距離距離菜市場、醫院都不會太遠。
這樣的技巧還有很多,可以說上幾天幾夜。
每次出門,既是去“考察”,也是出於我想要到處旅居的私心。
我一直很想去別處看看。就像去年我辭掉工作,持續在外面旅居了半年多,每天都有新的體驗和感受,人生有幾次這樣的機會呢?有句話說,少年不得之物,終將困其一生。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吧。
這個過程很有趣,人首先會被自然風景治癒,心胸變得開闊,心情不由自主地好起來。有時獨自在陌生的小城,看著窗外安靜起伏的大海,一場又一場月升日落,我會想,就這樣度過餘生也很好。
小賈在陽江住的26.68元一晚的海景房
在路上,我遇見和我一樣長時間自駕遊的人,也碰到很多開著房車隨走隨停、晚上就睡在車裡的人。在浙江湖州安吉,我還偶遇了一個數位遊民公社,印象很深。所謂數位遊民,就是一邊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生活,一邊遠端做著線上工作賺錢的人。
他們大部分在北上廣深上過班,不甘心一直當格子間里的牛馬,於是選擇以這種方式“逃離”。
只要出發,就會時不時出現這些打破我原有認知的人和事,讓我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真的非常大,當你覺得某個問題無解,可能只是生活的圈子太小了。人總有賺到錢的辦法,錢少錢多也都能生活下去,最重要的還是,你是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這一生。
有時候想到這些,會突然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得出了一個人人都知道的結論。但就是這麼奇怪,沒有足夠的經歷,沒走完該走的彎路,就是沒辦法真正明白。
《浪漫的體質》
和很多來找我諮詢的人聊天時,我也能感受到這種矛盾。他們中不乏月薪過萬的高收入者,一路走來都非常體面,有讓人豔羨的工作和存款,還有看起來美滿的小家庭。
但事實的另一面是,他們在生活中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物件,同時潛意識里對目前擁有的一切非常焦慮和患得患失,對不確定性抱著一種極大的恐懼。當我講出對他們所處困境的看法,又會發現,他們太清楚自己現在需要做什麼,或者暫時不能做什麼,只是需要由另一個人直接明確地把這個話講出來。
還有一些非常年輕的人,十幾二十歲,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些煩惱,考試沒考好,和家裡吵架了之類的,就說要躺平。我理解,對他們那個年齡段來說,這些煩惱可能是天大的事,好像一次考試就能決定一生的命運。
也可能,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心中煩擾的事情都這樣困住了我們。再往前走走才知道,放下來,天塌不了。
《好東西》
說到底,“躺平”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而且我發現,很多人說躺平,其實只是指他們要停下來休息一陣子。但這樣說,周圍人往往不理解,社會時鐘沒有預留“休息”的時間,所以只能用一個更徹底的詞,帶著某種決絕的意味。
我始終相信,人的狀態不會永遠一成不變。從我幾年前開始嘗試不上班,到逐漸摸索出“躺平規劃”,再到去年決定辭職,我感覺自己一點點擁有了做事的熱情和動力。
我也看到一些躺友,看似偏離軌道,卻找回了內心的自洽和平靜。這是看不見的改變,卻意義重大,如同新生。
總之,躺一會兒,沒什麼大不了的。找到一個你舒服的躺姿,這才是正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