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起疙瘩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更新于:2025-03-28 11:12:11

頭上起疙瘩可能由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痤瘡、頭癬、皮脂腺囊腫等因素引起。

1.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發生於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頭皮。其發病與皮脂腺分泌旺盛、馬拉色菌感染、遺傳、精神因素等有關。皮脂腺分泌過多油脂,為馬拉色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馬拉色菌大量繁殖會引發炎症反應,導致頭皮出現紅斑、油膩性鱗屑,可伴有瘙癢,嚴重時會出現疙瘩。

2. 毛囊炎:主要是由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頭部皮膚有豐富的毛囊,當毛囊受到損傷或堵塞時,細菌容易侵入並引發感染。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有時頂部會有白色膿皰,可伴有疼痛或壓痛。

3.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與雄激素水準增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繁殖等因素有關。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旺盛,刺激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若排出不暢,就會形成粉刺、丘疹、膿皰等多種形式的皮損,可出現在頭部。

4. 頭癬:是由皮膚癬菌感染頭皮及毛髮所致的疾病。主要通過與患者或患病動物直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共用梳子、帽子等間接傳播。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黑點癬和膿癣。頭癬可導致頭皮出現紅斑、丘疹、膿皰,伴有脫屑、斷發等癥狀。

5. 皮脂腺囊腫:主要由於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其特點為緩慢增長的良性病變,囊內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好發於頭面、頸項和胸背部,一般無自覺癥狀,若繼發感染,可出現紅腫、疼痛等癥狀。

頭上起疙瘩的原因較為多樣,不同病因導致的疙瘩在癥狀表現、治療方法上有所差異。當頭上出現疙瘩時,應注意保持頭皮清潔,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癥狀。若疙瘩持續不消退、增多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就診,明確病因,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治療過程中,使用藥物需嚴格遵醫囑。

本文僅為健康科普,不構成用藥或醫療指南,建議出現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