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江都水利樞紐第一抽水站首次啟用(資料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發
3月25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發(任飛 攝)
3月25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6日,江都水政執法人員駕駛執法艇在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域開展巡河工作(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發(鬱興 攝)
3月26日,江都水政執法人員駕駛執法艇在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域開展巡河工作(無人機照片)。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6日,江都水政執法人員駕駛執法艇在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域開展巡河工作。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揚州市江都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在引水上游取樣監測。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揚州市江都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在引水上游取樣監測。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6日,揚州市江都區水務局大禹青年志願服務隊在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域岸邊巡河並清理垃圾。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發(鬱興 攝)
3月26日,揚州市江都區水務局大禹青年志願服務隊在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域岸邊巡河並清理垃圾。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江都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在抽水站主機層巡視檢查。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發(任飛 攝)
3月25日,江都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在抽水站主機層巡視檢查。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江都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在抽水站主機層巡視檢查。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江都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在抽水站檢查主機泵冷卻迴圈水工作情況。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江都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在集中調度控制中心監測工程運行工況。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3月25日,江都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在集中調度控制中心監測工程運行工況。
仲春時節,走進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水碧樹綠,滿眼春色。水利人端坐智慧大屏前監測數據,4座泵站有序運行。
這座被譽為“江淮明珠”的大型泵站群,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其中,泵站工程於1961年開建,1977年基本建成。
200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5日,東線工程正式通水。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工程,江都水利樞紐引長江水北上,為保障億萬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通過實施取水口拋石防護整治、取水口清淤等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措施,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等,不斷強化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助力一江清水北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