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丨對話突然走紅的“家電華佗”:修了20多年電器的他,何以一個月增粉兩百萬?
更新于:2025-03-28 00:16:25

海報新聞記者 朱曉沖 首席記者 張穩 臨沂報導

在山東省的臨沂市區,沿著北涑河驅車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到了位於臨沂城郊的南道村。村子很大,早晨7點不到,那些售賣米面糧油、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的店鋪,就已經開門營業了。

穿過一棟棟居民樓和沿街店鋪,一路熱鬧喧囂,不多時就到了宋金波的“超越家電維修”店。店不大,只有三間屋,放滿了各種等待維修的電器以及各類零件和工具,幾乎沒有可以下腳的地方,門口還堆放了不少回收的舊冰箱、洗衣機。

3月25日上午,“超越家電維修”店。

維修電器、售賣二手家電,這是宋金波維持生活的兩項活計。十餘年前,宋金波租下這裡,一直經營至今。

過去這些年,生意一直不是很好,有時一天能接三四單,有時甚至都掙不夠當天的房租。年前,由於生意不太景氣,房东把今年的租金由19000元降為了18000元。

改變,似乎是突然發生的。

春節過後,兒子宋鴻財將他維修各種家電的過程記錄下來,發到了短視頻平臺,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一個多月的時間漲粉兩百萬,單條視頻的流覽量動輒高達五六千萬,點讚過百萬。因技術嫻熟且價格親民,無數網友稱其為“家電華佗”。

宋金波成為遠近聞名的網路紅人。

隨之而來的,就是客流量逐漸增多的維修店。越來越多當地人通過視頻關注到宋金波,專門驅車趕來讓他修各種家電,甚至還有鄰省的網友遠道而來。尤其是週末,排隊的人能從店裡排到門口的馬路上。

正在維修電燒水壺的宋金波。

“藏”在城郊居民區的家電維修師傅,一個月漲粉兩百萬

3月25日早上七點,宋金波像往常一樣,拉開了維修店的捲簾門,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前一天下午,他的短視頻帳號剛發佈了一條他維修電飯煲、熱水器、洗衣機的視頻,不到一天的時間,播放量就超過了6000萬,漲粉近20萬。

不多時,就有市民拎著剛買的菜,拿著需要維修的熱水壺和電飯煲,上門尋求説明。

“熱水壺通電不上水了”“洗衣機不轉了”“電飯煲不加熱了”……過來維修電器的人越來越多,店裡也變得熱鬧起來。人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大多數都是看了宋金波的視頻專門趕來找他維修的。

宋金波話不多,只是詢問出了什麼故障,然後眼睛一掃,上手一摸,便能精準定位病灶,迅速拿出工具,坐在工作台前開始維修,全程幾乎很少說話。

不時會傳來幾聲嘹亮的嗓音,那是宋金波的妻子,兩人一起經營這家店,她負責除維修之外的其他活計。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宋金波就修了五個出現各種問題的熱水壺,修好一個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連拆帶裝,包括檢查、換件,最少得半個多小時。”其中,有的收費35元,有的收費20元。根據維修的難度、花費的時間以及更換的零件不同,收費自然不同。

其間還有人拿來了電飯煲、掃地機器人等,由於維修難度大,只好先放到了店裡。還有網友直接發快遞給他寄來了需要維修的空氣炸鍋。

宋金波說,像掃地機器人這種電器,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需要慢慢摸索。不過,在維修的過程中,他倒是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他前段時間剛修好了一件從沒見過的咖啡機。

他還曾經修過一台老式的彩色電視機,花了他好幾天工夫才修完。當然,也經常遇到那種修了很長時間最後沒有修好的情況。

店裡等待維修電器的市民。

早晨11點,宋金波在修好了最後一個熱水壺之後,迅速塞了幾口包子,這是他今天的早飯,然後迅速又投入了下一份維修工作。

出生於1978年的宋金波,從小就喜歡拆拆弄弄。18歲那年,他去學校學習了家電維修的手藝。出師之後,開始從事家電維修。一開始跟著別人幹,後來在老家開了一間維修店,2003年開了現在這家店。

只不過店裡的生意一直不景氣。“沒什麼生意,就周邊兩三個莊的村民,別的地方輻射不到,也掙不了多少錢,一直不溫不火的。”

春節期間,宋鴻財看到父親每天在店裡無事可做,決定把父親維修家電的過程拍攝下來上傳到短視頻平臺。“看我爸太閒,店裡沒有生意,真的是掙不出來房租,我就想讓別人知道他是修家電的。”

宋鴻財購買了運動相機,掛在父親的脖子上,用第一視角記錄他一天的工作過程,然後剪輯成三四分鐘的視頻。

宋金波的帳號發佈的視頻作品。

2月10日,宋金波的賬號發佈了第一條視頻“家電維修師傅的一天”,記錄了他維修洗衣機、熱水壺、電飯煲的過程。第一條視頻的播放量,就遠遠超出了父子倆的預期。

“我們下午發的第一條視頻,當天就有10萬多人觀看。”接連更新了五六條視頻之後,父子倆明顯感覺到,這次是真的火了。

“播放量開始超過一千萬,最高的達到了五六千萬,還不止一條,一天漲粉十多萬。”記者注意到,截止到3月27日,宋金波的帳號一共更新了20條視頻,粉絲超過了兩百萬。

“電視機自動熄滅”“電飯煲面板失靈”“收音機按鍵損壞”“保溫壺不出水”“電飯煲不通電”“空氣炸鍋通電跳閘”“洗衣機只往一邊轉”“老鼠鑽進洗衣機”“化妝鏡燈不亮了”……發佈的視頻以日常家電故障為主。“其實,這就是我爸的日常,我只是把這些發出來讓大家看到了。”直到現在,父子倆人還一直處於很懵的狀態,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就火了。

父子倆的性格很相似,都是沉默寡言的人。

宋鴻財說,從他出生以後,父親就在經營這家店,平時也總是在修理一些電器。在他印象中,父親一直是一個熱心腸的實在人,人緣很好,周圍人都喜歡他。平常遇到一些問題,也都會先到父親這裡問問。“我印象中,父親就是一個維修師傅,不愛說話的維修師傅。”他再也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詞。

宋金波一天拍攝的素材時長接近10個小時,宋鴻財要一遍遍去看這些素材,然後篩選、剪輯。“剪一條視頻得十二三個小時,現在一天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剪視頻。”

“這一個月的感覺,就是潑天的流量突然間降到了頭上,很懵,沒想到會這樣。”直到現在,他們還覺得這一切都很不真實。

宋鴻財正在店裡剪輯視頻。

萬物皆可修的“家電華佗”,其實也有壓力

隨著宋金波在網路的走紅,越來越多的網友知道了臨沂有這樣一間能修家電的鋪子。宋金波變得愈發忙碌起來。

如今,每天早晨7點開始營業之後,宋金波幾乎閑不下來。“特別是最近幾天,工作量最少也得翻倍了。中午都顧不上吃飯,週六周天更忙。”

宋金波妻子說,要不是宋金波每天晚上八點多要去接讀初中的小女兒放學,他每天都得像周末的時候那樣,忙到晚上十一二點。

宋鴻財對這些變化也都看在眼裡。“比以前要忙很多,特別是最近這半個月,根本就閒不下來,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一直在那坐著。早飯和午飯根本就沒有點,什麼時候忙完什麼時候吃。”

宋鴻財說,剛開始的時候,父親還有時間觀看他剪輯的短視頻,回復網友的留言。“現在他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一直在忙工作,留言就更沒有時間回復了。”

看到這些,其實宋鴻財內心也有些矛盾。“看到父親一直閑著沒有活幹,才想了這麼一個方法,沒想到現在他卻忙得根本就沒有時間休息。”宋鴻財覺得,現在的父親太累了。

同時,宋鴻財說,現在父親一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沒想到有這麼多人支援,全國各地的都有,臨沂各個縣區的都有開車來修的。他一天最多也就能修八九個電器,要是一直修的話,就算通宵也修不完。”除此之外,他們一天還要接上幾十通諮詢電話。

宋金波掛在身前的運動相機記錄下他的工作過程。

“以前,我和俺對象兩個人幹,一個月也就能掙幾千塊錢。現在一天的營業額差不多有四五百元,比拍視頻之前要好一些。之前干一天,有時候都掙不回來當天的房租。”拍了一個多月的視頻,宋金波還沒有完全習慣。“相機一直掛在脖子上,怪沉的。”

除了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忙了,宋金波感受最深的就是,壓力越來越大了。“萬一人家大老遠跑來,拿的東西我修不上來,那能沒有壓力嗎?”宋金波說,實際上有很多電器他都修不上來。“都說我什麼都能修,怎麼可能。”

記者詢問,他最擅長修什麼類型的家電?宋金波直言:“也沒有啥擅長的,什麼都能捅咕一下,有的能修好,有的修不好。要是不計成本的話,肯定都能修好,但是得算成本,修完了比買一個還貴,就不划算了。”

宋金波如今最大的煩惱就是,“過來修電器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自己根本修不過來。我一天也修不了幾件電器,遇到那種難修的、費事的,就更幹不出活了。”

尤其是那些慕名而來的客戶,會讓他壓力更大。“離得近的放這裡,咱慢慢弄也行,遠道而來的不好弄,外地的根本就不敢接。”

正在維修燒水壺的宋金波。

其實,宋金波之前也帶過一些徒弟,最近這段時間,他也想過再招一些徒弟。“得願意學,還得想幹,剛開始的時候,一般都沒工資。所以一般的人也不願意學,現在想沉下心來學這個手藝的人真的不多。”

火了之後也有很多人表達過想要跟著他學習這門手藝。“都想短時間一下子就學會,關鍵我一下子教不會。”宋金波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他說,還得再慢慢找。

宋金波也想過找一些幫手,但同樣也沒人願意來。“修個冰箱,掙多少錢?同樣的時間,修這種小電器,又能掙多少錢?小件不掙錢,很多人都不願意干。”宋金波說,不管大小,只要來店裡找他修,能修得了的他一定給修。

問及接下來的打算,宋金波說,他會繼續修下去,同時視頻也會繼續拍下去,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學習到更多的維修知識。宋鴻財說,他希望能讓更多的當地人知道父親這個店,給父親帶來更多的生意。

萬一以後成了網紅呢?父子倆說,現在還沒有考慮那麼多,也沒有通過短視頻實現任何收益,現在能做的就是修好這些家電。以後如果有可能,宋鴻財會系統認真地學習父親的手藝。“以後的事,誰知道呢?走一步算一步。”

中午,店裡各自忙碌的父子兩人。

正值中午,擁擠的維修店裡,又擠進來幾名前來修電器的市民。宋金波手中的螺絲刀一直沒有停下來,宋鴻財坐在旁邊的桌子前,正在忙碌地剪輯前幾天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