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實踐剖析
更新于:2025-03-27 17:17:00

本文轉自:黃岡日報

羅田縣豐衣坳小學 郭蓉 丁雪珍 王新淼

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旨在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創設真實情境以及開展任務群學習,構建系統的教學體系。在實際教學中,豐衣坳小學語文學科組集思廣益,積極探索並取得初步成效。

一、理念引領: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構大單元教學邏輯

2022版語文新課標明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提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位一體的育人目標,大單元教學則是達成此目標的關鍵路徑。

我們對大單元教學有如下理解:其一,大單元並非等同於教材單元,它更強調單元的整體性。其二,素養導向並非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要依據課標和學情,從單純的“教知識點”轉變為“解決真實問題”,借助結構化任務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其三,學為中心意味著要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設計真實情境下的學習任務,在課型上大胆創新,像單元導讀課、精讀研習課、主題探究課、成果展示課等,摒棄教師“一言堂”的講授模式。

二、設計路徑:統籌教學,做好六個關鍵步驟

(一)對標任務,劃定單元學習領域

在語文教研集體備課中,我們強調教學設計要對標課標,從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中挖掘核心素養結合點。比如五年級上冊“民間故事”單元,確立“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文化智慧”的核心主題,對應文化自信與創造性表達目標。同時採用逆向設計,先確定單元終極大任務,如創作劇本、舉辦故事展演,再分解子任務。

(二)釐清教材,重構單元教學

例如六年級語文組在集體備課六下第二單元外國文學名著時,嘗試將單元導讀頁解讀與整本書閱讀的讀前導讀課合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傳授閱讀外國名著方法。讀中推進課與單篇課文教學相串聯,利用碎片化時間分享閱讀片段,教師答疑指導。讀後交流分享與口語交際《同讀一本書》整合,針對感興趣書籍深入交流。

(三)聯繫實際,確立單元教學目標

以六上第四單元小說單元為例,三篇課文文體特點各異:《橋》突出環境描寫,《窮人》側重心理描寫,《金色的魚鉤》以細節刻畫見長。分層制定目標:一是通過人物言行、環境描寫分析小說主題(理解);二是運用“意外結局法”設計微型小說情節(應用);三是創作包含環境烘托、細節描寫的小小說(創造)。

(四)關注學情,創設單元學習情境

將單元學習融入生活化、跨學科情境。如唐燁老師執教《葡萄溝》時,情境創設貫穿課堂。課前結合美術學科在黑板設計簡筆劃,匯入播放《西遊記》火焰山片段,拉近與文本距離。課中設計“招募小導遊”“美食鑒賞家”等活動,調動學生興趣。課後推薦學生閱讀、遊歷,傳播文化自信。

(五)搭建支架,設計單元學習活動

設計“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三級任務鏈。以五上“神話故事”單元為例,基礎任務是梳理故事結構、對比中外民間故事異同;發展任務為小組合作改編課本劇;拓展任務是探究民間故事中的價值觀傳承。

(六)導向成果,編製單元學習目標

學習成果分為過程性和終結性成果。像五年級下冊四大名著單元和六下外國文學名著單元,通過畫思維導圖、情節設計連環畫展示過程性成果。終結性成果如六上小說單元鼓勵學生創作微型小說集。

三、實踐反思:從挑戰中尋求突破

(一)避免“為整合而整合”,確保情境與單元及單篇課文目標緊密相連,重視經典課文本身,做到教學精講。(二)關注差異化教學,探索分層任務設計。(三)加強跨學科教研,促進與美術、音樂等學科及科學技術的有效融合。(四)豐富評價機制,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多元評價方式。

體育課讓學生出出汗
體育課讓學生出出汗
2025-03-26 0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