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假,鼓勵之餘如何落實?
更新于:2025-03-26 00:21:15

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謝飛君

謝飛君

如果孩子一年能多兩個假期,究竟是“春天裡的詩與遠方”還是“家長的頭疼時刻”?最近,國家發改委一紙檔讓“春秋假”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試點中小學春秋假,湖北利川、浙江杭州火速回應,春假疊加清明或“五一”,最長能休9天。

春秋假其實也不算新鮮事。杭州不少城區之前就開始探索放春假,上海中小學尚未明確設立春秋假,但不同學校也有類似的規定,比如有的學校有“遊學假”,家長可以申請一到兩周時間帶孩子外出看世界。但現實很骨感:敢“吃螃蟹”的家長寥寥無幾。在實操層面,真正會向學校申請使用“遊學假”的家長並不多——在考試壓力面前,自己家孩子請假一周容易,但落下的課程可能要補一個月。

從促消費的角度看,假期可以釋放親子遊需求;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減負是一個系統工程,春秋假從鼓勵到真正落地,還需要很多配套跟進。好比以前體育課不受重視,經常被其他科目佔用,只有等家長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才能轉變態度。所以,在中高考指揮棒下,家長生怕“一步慢步步慢”,那放春秋假對孩子而言很可能只是換個地方繼續學。

要讓學校春秋假從鼓勵走向現實,一方面要推動企事業單位同步設置“親子假”,另一方面也要教育部門優化課程設計,讓家長能夠放心去休假。

這兩年,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與其讓孩子在教室里背誦“草長鶯飛二月天”,不如讓孩子們去觸摸真正的春天,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見,是溝通的開始
看見,是溝通的開始
2025-04-06 15: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