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背景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創新
更新于:2025-04-01 12:04:40

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秦曉梅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產教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指明瞭發展方向。科學技術更新反覆運算,傳統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市場對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但在傳統教育教學體系中,實踐課程佔比較低且教學內容單一,難以滿足學生發展現實需求,與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也不相適應。加之校企協同機制存在一定障礙,企業參與度低,實質性的合作落地困難,難以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人才。是以,深化產教融合,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模式路徑,是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構建多重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多重融合的課程體系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需要從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等維度進行系統設計。一方面,積極構建層層遞進的培養體系。首先,要重構基礎實驗課程。將傳統分散的實驗課程整合為“學科基礎實驗包”,每個實驗包包含若干核心技能點,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效率。與此同時,高校可以採用“虛擬模擬+實體操作”的混合模式,借助數位技術重現一些高難度、高成本、高危險的實驗,讓學生的實驗學習更有效。其次,要強化綜合實訓課程。高校可以開展實訓化的項目化活動,讓學生參與真實的案例,也可以將一些企業標準融入學生的實訓,為其之後的工作奠定基礎。此外,高校可以將一些學科競賽融入實踐課程教學,也可以進行創新學分的認定,激發學生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橫向打造跨專業實踐共同體。學校可以融合多門課程進行學科交叉性的課程開發,如將農學、大數據、數字技術等課程進行融合,開發出“智慧農業開發”的跨專業課程。

創新“四鏈銜接”培養模式。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四鏈銜接”培養模式通過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源鏈的深度融合,可重構應用型人才培養生態。其一,實現產業鏈的對接。高校可以聯合企業繪製需求圖譜。例如,學校可以通過需求圖譜的繪製,瞭解每年行業內更新的關鍵技術,進而動態調整自己的實踐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聯合企業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讓學生真正進入企業生產線,增加學生參與生產的機會。其二,實現創新鏈的貫通。教師可以將一些科研課題轉化為教學內容,實現科研向教學的反哺;高校要加強學科競賽的深度耦合,如可以將“機械、互聯網”等大賽融入課程,實現賽課融通。其三,實現人才鏈銜接,打造協同育人共同體。高校可以實現學習與企業雙主體,教師和工程師雙導師,學生和學徒雙身份的協同育人體系。高校也可以運用學習分析技術構建學生能力雷達圖,為學生打造個人化的成長路徑,為他們提供精準的職業規劃。除此之外,企業導師要深度參與學校教學,為學生教授實踐性課程。關於學生畢業設計的選題,企業導師可以從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指導。

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一是豐富評價主體。在教師評價基礎上,可以引入企業骨幹、學生以及第三方對實踐教學進行評價。企業骨幹的評價著重於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術水準等方面,以更好地判斷學生未來對於行業的適應能力。學生之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實踐能力,從而引發學生自身對實踐操作的反思。第三方評價主體的引入,將更為客觀和精準地為學校提供全面、深入的評價報告和改進建議。二是讓評價指標更加多元化。高校在進行評價時,除了對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進行評價,還要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等三個方面的評價指標,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發展能力。三是強化評價結果的運用。評價是為了更好地反思和改進,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奠定基礎。高校應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和學生,讓教師和學生明確自身不足之處,從而為更具針對性的調整和改善提供科學數據支援。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本文系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專案“基於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3BZ075〉)

機器人出動!
機器人出動!
2025-03-26 13:52:36
未畢業,已就業
未畢業,已就業
2025-03-26 00:56:46
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5-03-25 23:39:47